• 12阅读
  • 0回复

日《世界周报》文章:《台湾经济开了“黄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1-29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三日一期登载该报驻香港分社社长志村规矩夫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台湾经济开了“黄灯”》,摘要如下:
    一直在歌颂高速发展的台湾经济,以石油危机为转折点,出现了乌云。惊人发展的台湾经济的神话,看来,一下子就破灭了。由于贸易下降、来自海外的投资减少,经济环境仍然处在困难条件之下,无疑,台湾在经济方面也要继续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经济发展停滞一九七四年遭到石油危机带来的世界性经济萧条影响,台湾经济增长率一落千丈,竟低落到过去没有前例的程度。
    去年,增长率指标不得不改为百分之三点三。行政院经济设计委员会主任张继正十一月在立法院说,“可望达到百分之二点五到百分之三程度”,台湾舆论界中似乎有人认为张继正主任的推算过于乐观。但无论怎么说,经济增长率两年连续大体停滞在增长为零的程度,这是确实的。
    出口也减少了支撑台湾经济的一个支柱是对外贸易。但是以七三年上半年为界,转为逆差,去年也持续着这个基调。一九七三年上半年以来的贸易赤字,主要原因是“进口迅速增加”。这从出口原料和加工出口这样的经济结构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去年年初以来,赤字因素有了巨大变化,“出口减少”的倾向显著了。这是不可忽视的征兆。外国、华侨的投资减少和贸易一起成为另一个重要支柱的可以说是来自海外的投资。但是,去年,占国外筹划的主要部分的外国和华侨投资却大大减少了。同一九七四年一月到八月的外国人、华侨投资比较,外国人投资减少百分之三十六点八,华侨投资减少百分之五十一点九,都大幅度减少了。
    按国家看,外国人投资,日本比上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美国增加了百分之十点四。欧洲减少了百分之六十点八。华侨投资大幅度减少了。
    除了美国一个例外,对台湾投资的减少,这对台湾来说似乎是没有料到的结果,台湾当局曾一度加严了外国人和华侨投资的条件,但从去年起,放宽的动向又表面化了,表现出积极接受投资的姿态。去年十一月财政部长李国鼎访问美国时说,欢迎美国对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投资,向美国经济界发出呼吁,这可以认为就是在投资减少的这种实际情况下的劝诱活动。
    特别是投资的情况,且不说台湾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或优越性,但存在着同它的政治基础下沉有密切相关的倾向。华侨投资中这种倾向尤其明显,因此可以认为,去年的投资情况已对台湾经济的去向亮出了黄灯。研究新台币贬值要发展贸易和出口,首先新台币对美元的贬值(现行兑换率是一美元合三十八台元)是否正确就是个问题。
    一九七四年底,当韩国实行元贬值百分之二十以后,台湾正好在这个时候有了要求新台币贬值的呼声。然而,从日常生活必需品到工业原料,大部分都靠进口的台湾,如果实行贬值,反过来就会陷入物价上升,这是了如指掌的。虽然去年消费者物价已经恢复了相当的稳定,但一九七四年却飞涨了百分之四十七点四七,因此,行政院长蒋经国不能轻易接受这个要求。物价稳定第一,这是不贬值的论据。引进外国资本是重要课题然而,不能否认,政治基础下沉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下降会使投资人对台湾的前途感到不安。印度支那以后,东南亚华侨的资金都流到新加坡和香港去了。在台湾反而出现了投资减少的现象。这个事实是不能忽视的。
    美国总统福特访问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似乎没有得到特别的成果,但是美中首脑确认了美中正常化的决心。这就具有重大意义。美中关系正常化一旦提上具体的日程表,外国人和华侨的投资一定会更明显减少。
    台湾想把政治和经济分开,以经济的繁荣来巩固一千五百万人对它的支持,它的真正课题不是经济政策,而是能够制止政治衰退到什么程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