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南《战斗报》评福特将访华:《美国人在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11-29

    【本刊讯】南斯拉夫《战斗报》十一月二十七日以《美国人在北京》为题发表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在北京,植物雕零、寒风凛冽的十二月不是进行访问和旅游的一个最舒适的时节和地点。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住福特总统即将前往远东的这个最吸引人的城市。
    北京的引人之处,当然不在于旅游方面,而首先在于政治方面。外国人很少有人能克制住这种吸引力,世界上某些最大国家的国务活动家和政治家也是这样。有迹象表明,在三年的时间内,最近的两任美国总统都认为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合适的,在此期间没有进行过回访,并且都是在白宫大选之前。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整个世界来说,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理—政治地位和影响。就是说,中国不仅仅是大国的三角均势的因素(人们经常这样来片面地和错误地看待这个国家),而且还是远东和世界的稳定与和平的不可代替的因素。
    对美国人来说,需要很长时间、作出许多努力和牺牲才能理解这一点。在其亚洲扩张政策失败以后,美国人最终采取了现实主义态度。中国成了美国的令人感兴趣的不可缺少的谈判伙伴。
    双方对相互关系的发展感到不满意的心情在基辛格十月份为筹备福特总统访华而访问北京的时候暴露了出来。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国际局势的看法。中国人相信,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在增长,缓和政策不会取得成果,并且最终符合扩张主义的需要。最令人感兴趣的是,美国人没有对这些指责做出直接答复,也没有更多地坚持劝说北京相信缓和政策是必然的和有益的。
    甚至,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华盛顿占优势的看法是保证在亚洲的一些特殊利益。可是,基辛格强调指出,如果没有美国的参与,为解决亚洲的重大问题而付出的任何较认真的努力都不能成功。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态度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上海公报的精神,即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中国的基本立场。在亚洲和在太平洋,事态的发展依然是朝着另一个方向,而不是顺着大国均势政策和大三角的活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