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香港《新论坛》月刊文章:《宋美龄离台赴美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10-28

    【本刊讯】香港《新论坛》十月十六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宋美龄离台赴美之谜》,全文如下:
    宋美龄九月十七日赴美“就医”,至今历时一月。她在行前发表的书面谈话中说这次离台是“小别”,但会不会是“大别”?更会不会是同蒋政权“永别”?
    宋美龄这次去美国说是治病,什么病?传说是乳癌。她自己没有说。书面谈话只是这样写道:“二年前,余亦积渐染疾,但不遑自顾,盖因总统身体违和”,“及今顿感身心俱乏,憬觉确已罹疾,亟需医理。”宋美龄今年已七十有四,人老了,总是会有病的。但究竟是毛病、小病抑或是非到美国去医治不可的大病?还有,除了生理的病,还有没有非生理的病?
    有这么启人疑窦的几点:
    在蒋介石死后,宋美龄的政治活动并没有结束。举例言之,从八月底到九月初的十天中,她就不是天天清闲无事的。八月二十七日,她接见了几个美国议员。二十八日,接见了美国前驻台“大使”德鲁姆赖特夫妇。九月三日,她召见了台湾的田径、游泳选手李秋霞等。九月七日,也就是她离台的前十天,她接见了访问台北的美国前国防部长莱尔德,而且晤谈达一小时之久。也许同莱尔德等外国人的见面是应有之礼吧,但李秋霞等人,就不是一个“确已罹疾、亟需医理”的人所必须接见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台湾报纸上发表的这几次活动的照片,用放大镜也看不出宋美龄面有病容,相反的却是颜容饱满,精神颇佳。这是疑点之一。
    宋美龄书面谈话有两段话很引人注意,一是说台湾有人“徒嚷‘团结’口号”,“口号决非办法”。另一段话是她引了《圣咏》诗句的第一首,其中诗云:“莫偕无道行,耻与群小立,避彼轻慢徒,不屑与同席。”她说把这些诗句“录赠诸位,当作精神礼物”,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两段话表明了台湾政权内部的派系斗争激烈,“无道”的“群小”和“轻慢徒”却在当道,而这些人都是宋美龄所耻与同行、同立、同席的。行前而有斯言,是疑点之二。
    书面谈话三千多字,主要说的是蒋介石死后的种种反应,占了二千字以上,谈到台湾局势的只有寥寥的两三百字,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没有什么高调,有的高调也不太高,全篇谈话没有一“共匪”字眼,也没说“反共复国”,只在最后一句话中提到反共,说什么“在精神上,总统仍为领导世界反共革命者”等等,光提“反共”而不提“复国”,那是另一种的味道。拿宋美龄的“书面”同蒋经国在九月二十三日所作满纸攻击中共的“施政报告”一比,就会感到对照鲜明得很。是不是宋美龄比蒋经国更加知道“复国”无望?这是疑点之三。
    还有一个疑点,就是全篇书面没有只字提及蒋经国。是不必提还是不屑提?
    根据上述四点,人们就不能不怀疑宋美龄患的主要是政治病。
    “憬觉确已罹疾”
    ——政治病,相信不止二年了。自蒋经国当了“行政院长”之后,特别是蒋介石死去之后,宋美龄及其周围的元老派,就大受排挤,蒋经国的赣南系、赣校系人马则平步青云,深受重用,纷纷被提拔到掌握台北军、政、党大权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政权内部矛盾激化,派系斗争尖锐。虽然头脑顽固的元老派(相信另有头脑不顽固的元老派),同一般少壮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现在的少壮派却是盛气凌人,元老派已难得容身之所。宋美龄焉得不罹政治病乎?
    今天,台湾政权处境非常恶劣,这是在狂风恶浪下的一叶扁舟,用蒋经国的话说,还有人要在船上挖小洞。小洞变大洞,船会沉下去。这一点,宋美龄应该是心中有数的。她这次离台去美,会不会是逃避沉船之难?回头是岸,何不回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