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韩丁畅述新旧中国见闻(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10-26

    在冀南解放区内,很少见到解放军的踪影,他们都在前线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但是在解放区内,到处都是民兵,连儿童、妇女都受军事训练,可说是全民皆兵。在国民党地区,军队是拉伕来的,但在解放区,人们是志愿当兵的。在冀县,三天的招募运动便有四千名志愿者参加解放军,更多人的请求被拒绝,因为他们是独子,或是家庭需要他们留下在家。
    一些解放军路过见到我们的拖拉机,便很有兴趣的询问:
    “同志,这是什么?”
    “这是一架拖拉机,一只铁牛。”
    “它能犁田吗?”
    “当然可以,每天可犁五十亩呢!”
    “好好使用它,待我们打到广州去,把蒋介石赶入海去后,再回来和你们一起犁田吧!”
    一九四七年秋天,联合国救济和复兴委员会宣告解散,我们的拖拉机因此缺乏汽油供应而不能开动,冀南的荒地开发计划只好暂时停顿下来,我也转到位于山西省南部太行山西麓的潞城县附近(离长治市约十英里)的北方大学任英文教师。这所大学是晋、冀、鲁、豫边区的文教中心。
    我在北方大学安顿下来不久,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便开始了。庆祝农历新年后的几天,大批北方大学师生投身到土改运动中。这个土改运动,是对千百年以来停滞不前的中国农业进行革命的第一步行动。我希望也投身到这个热火朝天的运动中,于是我向当时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申请,经过有关当局的考虑后,我的申请获得批准,我被分派参加大学附近一个叫张庄的农村的土改工作组。后来,我把这个农村获得新生的历史,写成《翻身》这本书。
    济南解放了。解放军在济南机场拣获几千桶汽油,于是,存放在冀南窑洞内的二十部拖拉机获得汽油供应。因此,我离开北方大学,回到冀南恢复拖拉机训练班,并在冀县与衡水之间的冀衡农场工作,这是解放区内第一个机械化农场。
    一九四九年是中国革命历程内决定性的一年。前线不断传来捷报,解放军分各路向蒋占区挺进。二月七日,北平解放的消息传来,整个冀县立时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鞭炮声、锣鼓声、欢叫声震撼着整个县城。北平的解放,对于冀县农民来说,意义何等重大。它标志着国民党大势已去,二十多年的战争快要结束,农民的子女快将凯旋而还,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地主阶级剥削将成过去,一个繁荣富强的新社会已渐露曙光。北平解放后,我曾多次到那里公干。解放后的北平,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
    这解放前动荡不安、死气沉沉的古老城市,已焕发了青春,到处都是宁谧、舒畅和生气勃勃的新气象。以前鱼肉百姓、殴打示威学生的国民党警察,已由态度随和、热心服务的人民警察所代替,他们身上不需配带枪枝和木棍,只拿着扬声器提醒人民过路要小心,和井井有条地指挥交通。自义和团起义失败后便被帝国主义者占领的东郊民巷外国领事馆区,已经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那里我们再见不到外国士兵架起铁丝网和机关枪恫吓中国人民,只有威武的解放军在那里巡逻。在春天和煦的阳光下,王府井大街上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小汽车和单车穿梭往来,城楼上红旗招展,公园里处处是欢笑声……北平城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日子毕究已成逝水了!
    除了享受欢乐的日子外,人们没有忘记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虽然南方还是在国民党手里,北平的人民已开始一项又一项的建设,为重建整个中国打下根基。(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