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法《世界报》评基辛格访华文章:《三角关系中的一颗砂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10-26

    【本刊讯】法《世界报》十月二十四日刊载一篇题为《三角关系中的一颗砂粒》的文章,全文如下:
    自从一九七一年尼克松决定(没有公开这样说)从苏中分裂中取利以来,“三角外交”的准则似乎应顺利地为美国最大利益发挥作用。两个共产党大国不可能保持完全孤立,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在试图使美国这个大国站在它那一边,从而美国能够没有危险地同这个和那个共产党大国接近,并且通过开始同北京调情来开始“引诱”莫斯科。即使其中的一国表现出不满情绪,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同敌对的、因削弱主要对手而感到高兴的一方改善关系。
    如果人们从基辛格在北京所受的接待来看,那么一颗砂粒似乎混入了这一美好的结构里。他不能自吹今天同莫斯科的关系良好:尽管最近已就出售小麦和石油达成了协议,但是在限制战略武器方面还没有达成谅解,而且勃列日涅夫对华盛顿的访问也一再被推迟。然而,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亲自在最近接见他,并且颇为坦率地第一次公开指责了他对苏联的缓和政策。尽管预先抱有希望,但福特总统北京之行的日期没有确定下来,这无疑是因为美国人和中国人没有就将结束这次访问的公报词句达成协议。
    这些困难的原因很简单:四年前还是一个正在变化的过程的东西方缓和,现在成了一个现实,不过是一种并没有完全履行诺言的现实,它提供了北京以进行激烈反击的题材。对于“赫尔辛基会议之后怎么办”的问题,莫斯科和西欧所作的回答是相矛盾的。在莫斯科,缓和好象受到勃列日涅夫的不断“再冷却”的影响。在西欧,人们认为本应使人员和思想交流自由化的“第三个篮子”,还没有接近于填满。德斯坦最近在莫斯科领教了这一点,但很可能其他任何西方政治家也将遭到这一拒绝。
    最后,特别是缓和政策在美国受到了指责,这使中国领导人认为,基辛格不再完全是最近几年的无争议的对话者了。毛泽东肯定看到,这位国务卿是同苏联搞缓和的辩护士之最“冒尖”者,而他的政府同僚,首先是国防部长施莱辛格,但不要忘了还有福特总统本人,都没有要捍卫和继续这些年的政策的同样的“利害关系”。由这一点到认为基辛格为了得到莫斯科的恩惠而“搞得太过分”了,应该公开地对他说明这一点,这当中只有一步之差,而这一步刚刚在北京跨过了。
    因此,这毋宁说是这位美国国务卿个人的失败,而不是中国的对美政策有了转变。中国领导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关心于集中火力打击长期以来被咀咒为主要敌人的苏联,他们完全有理由还相对地同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唯一的条件是,美国在其同莫斯科的关系上不要走得太远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