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纽约时报》特稿《关于中国经济情况:流露出喜悦心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07-28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七月二十三日在“中国札记”栏里刊登福克斯·巴特菲尔德七月二十二日从香港发给该报的一篇特稿,题为《关于中国的经济情况,流露出喜悦心情》,摘要如下:
    宣布中国今年上半年工农业生产完成情况的统计数字已开始公布,就象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一样,看来它们有不可阻挡之势:石油产量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四,主要的工业城市北京、天津和上海都“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定额,华北平原各省夏粮都获得创纪录的丰收。
    对于无知的听众来说,这些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已经克服了去年批林批孔运动所带来的麻烦。
    但是到底中国一九七五年工农业生产搞得怎样,这是这里的分析家困惑不解的问题。因为就统计数字而言,北京是搞宣传的能手:精心选择的事实和巧妙的省略;在公布统计数字时只公布百分比而不公布总的数字。
    一个关键性的项目钢的情况可能更糟,因为在新华社的大量报道中根本连提都没有提到它。
    在这样一种计算情况下,对中国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的任何估计充其量也是不扎实的。但是这里的某些专家认为,这些迹象表明比去年的数字肯定有了增长,也许仍保持着中国十五年来工业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的速度,虽然这仍然低于北京希望达到的速度。
    由美国科学院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代表团上周也对中国得出了这样的印象,即中国的工业情况不错,去年出现的混乱现象现在至少不那么明显了。以哈佛大学德怀特·珀金斯教授为首的这个代表团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研究了公社一级的五十多个小型工厂,而不去研究来访者通常参观的在大城市的大工厂的情况。珀金斯教授说,代表团得到的最强烈的印象是,他们对这些地方办的工厂的规模、技术水平和范围之广泛感到吃惊,而某些西方经济学家往往把它们贬低为原始的工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