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南斯拉夫报纸评论:《中国的攻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05-28

    【本刊讯】南斯拉夫《信使报》五月二十二日以《中国的攻势》为题,刊登约·帕拉夫里希奇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邓小平在他对法国的六天访问结束时,没有同东道主签署任何联合公报。乍一看起来这可能使人感到奇怪。然而,实际上并不奇怪。
    之所以不奇怪,是因为很难预料巴黎会签署包含有中国政府副总理在其访问期间所提出和阐述的最高论点的文件。也许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不期望法国这样做,之所以如此,并不是由于中国在国际方面的观点对法国来说是陌生的,而是由于(目前)对此保持沉默从策略上讲对法国更为合适。中国的蓝图中国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的看法与现在在国际生活中非常流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从苏美共处的角度来看世界平衡的那种观点不同。邓小平说:“现在有那么一两个超级大国总是要损害别人的独立,实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它们为了争霸世界,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夺……而欧洲则是它们争夺的重点……超级大国这样争夺下去,总有一大会导致战争。”
    可以说,德斯坦与其说是从思想上,倒不如说是宁愿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接受了这些东西,而不去过多地捉摸中国的动机。如果中国支持加强西欧的想法,这就应该利用,因为,毛的王国毕竟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若为了彻底改变目前的均势而共同承担责任,那是不明智的:法国没有理由同美国和苏联疏远到适合于中国政治观点的程度。
    比法国的这种立场更使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北京正是在世界上发生了下述事情的时候积极开展自己的活动的:首先,柬埔寨和越南南方获得了解放,因而,美国从这一大块地方被排挤出去,但也几乎不再需要苏联武器了;其次,勃列日涅夫在国内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在国内,对立面的强硬派国际路线的代表谢列平受到了排挤,同时,苏联的第一号人物作为缓和政策的胜利者进入了召开代表大会之前的时期。
    北京并不是第一次强调指出,它反对所谓第一世界(苏联和美国)的世界霸权,因为,这会导致战争,北京首先在努力使得莫斯科的国际政策不能得到确认。这种情况至少在以下三个地区表现得很明显:在印度支那、日本和欧洲。首先针对苏联对于越南的胜利,北京不仅提出反对“貌似强大的敌人”(美国)的论点,而且更提出反对“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人”(苏联)。例如,北京的《人民日报》在隆重的五月一日一期上写道:“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民,是人心的向背,而不是什么新式武器。”对苏联的影射在下面的这句话里更清楚地表现出来:这个超级大国“野心勃勃,疯狂扩张,充分暴露了它社会帝国主义的丑恶面目”。
    至于日本,中国坚决主张把置苏联于这个地区的事务之外的条款写进和平条约的草案中去。
    欧洲是一个特殊问题。中国努力加强欧洲可以作为与苏联的政策对抗的一切力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