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曼斯菲尔德访华报告:《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四分之一世纪》(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04-28

    在治疗烧伤方面的新技术,使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九十的病人能活下来,这是一项最杰出的成就。在最初休克期给予及时的和适当的液体补充,在感染期采取隔离病人、给予辅助性治疗、合理使用抗菌素和适当护理伤口,这样使病人逐步恢复。治疗烧伤的成功率以及美国医学界观察家们的热忱强烈地反映了必须对这种治疗烧伤的办法进一步研究以便可能在世界范围内采用。
    酗酒和吸毒都不成为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人民共和国劝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的罂粟种植者,去改种其他作物,然而,在严格管制下生产一些药用鸦片是允许的。不时在报刊上出现一些论断,认为大陆中国是国际上非法鸦片买卖的大量鸦片来源地。香港的美国药品管理局的官员们告诉我,认为中国是非法麻醉剂的来源一事,并无证据。这印证了早先中国官员们告诉我的话。
    高血压病甚为普遍,特别在北京。对发病原因的发现可为世界其他地区解决这个问题作借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出生后的预期寿限据报道以前是五十三岁。赛德尔夫妇在他们的近著《为人民服务》中说,上海市人出生后的预期寿限(七三点三岁)比美国人预期寿限(七○点四岁)大。
    一位出生在美国而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医生马海德也说中国人的预期寿限现在微微超过七十岁。不管这数字是否准确,中国人显然在过去二十五年内,在保健工作、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们同时并用现代西医办法和中医新技术。中西医结合产生了可喜的效果,可能为全世界造福。人口政策
    中国参加七四年八月联合国人口会议的首席代表宣布中国的人口“近八亿”。对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估计十分不确切。据多数美国专家判断,大概略低于百分之二,即每年增加约一千四百万人。
    据说一九八○年的目标是降低到百分之一。对一切外部估计必须采取保留态度。
    中国的人口政策是因地制宜的。例如在人口稠密地区鼓励晚婚和节育。而在人口稀少的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并不反对增加人口。上海市人口年增长率是百分之零点四八,北京是百分之零点九七,内蒙古年增长率是百分之二点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则达到百分之三。一些城市的出生率下降明显地表现在小学的入学儿童人数上,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和过去比,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更能接受计划生育。人口中处于生殖年龄的,绝大多数至少受过五年教育,基本上有阅读能力。此外,妇女的作用已经起了相当大的变化。她们受到较好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和当地的社会和政治组织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不再挨饿了,并且因为卫生条件改善、医疗及时,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大大下降以至父母不再认为必须多生子女。老年保障也不再依赖于多子女。
    总之,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为年轻人提倡晚婚、婚后实行节育而制定的广泛、有效计划提供了必须的基础。这个计划,辅之以免费供给避孕设备,免费做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是全面控制人口的一项主要措施。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很重视普及教育。中国的领导人清楚地了解为了有效的政治交往和发展经济,必须要有文化。在中国每人受免费义务教育七至九年,年限长短因地而异。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双桥公社,每人至少学七年文化。在工厂里看不见正值学龄的青少年参加劳动,但在农村里却屡见不鲜。当前各级的教育制度,仍处在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试验和过渡”阶段。现今一般学制是,小学四至五年,中学不超过五年,分初中和高中。有的学生可继续进技术学校或大学。
    在中国西南部一个较为辽远的公社里,一位领导人向我讲道,他所在的公社中百分之九十八点四的学龄儿童都上了学。我问他其他的百分之一点六如何,他说虽然一般来说七岁的儿童都入学,但是有的父母要等到孩子满八岁后才送他们上学。
    在中国,教育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实际的运用。青少年学了文化之后,一般都进一步受到某一方面的专业训练。同时按照毛主义的概念向他们灌输热爱劳动和其他道德标准的思想。中级教育一般都结合实际,培养能直接到工厂或公社中从事劳动的人。此后,在工作岗位上可继续得到锻炼,譬如说培养当技术人员的则经过几年的学徒期。(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