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旅美华侨报纸《群报》文章:《蒋经国统治台湾的反革命两面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02-26

    【本刊讯】旅美华侨报纸《群报》一月六日在《台湾专栏》刊登一篇署名其人的文章,题为《蒋经国统治台湾的反革命两面手法》,摘要如下:
    蒋经国统治台湾有一套反革命两面手法,那就是特务统治与欺骗麻醉两者相互为用,最后目的还是为了榨取更多台湾人民的血汗。
    自从国民党从大陆逃到台湾以后,以江浙财团为基础的官僚资本,通过打倒台湾本地的封建地主阶级,取而代之;并排挤了从日本占领台湾后期逐渐发展的台湾民族资产阶级,成为台湾的最大的剥削集团。这个大封建官僚集团,在台湾二十几年间,利用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为所欲为,搜括了台湾同胞巨量的财富。但是,这个官僚集团——即我们所俗称的“元老派”,独享台湾政治权利的日子,随着蒋介石日益老去,渐为新兴的“赣南系”所取代,他们以蒋经国为首。蒋经国在台湾,利用他父亲的势力,在军队里,霸占了赦工系统;利用红色帽子除掉了旧日“调查局”里的一些挡路狗,主宰民间特务系统;渗入中央及地方党部,开始把一些老官僚打倒;在文的方面,利用“救国团”及私人培植各校校长,渗入各大、中学校,以监视和欺骗知识青年;并发展所谓“荣民事业”,搞“新兴”财团,由蒋经国几个儿子作为事业骨干,投机倒把,而控制台湾相当部分的财富。通过这些手段,使蒋经国已具有足够的势力与宋美龄系统及“元老派”的系统相抗衡,而造成他的集团在台湾横行霸道的局面。但也因此种下了国民党内部不可解决的派系冲突局面。只要蒋介石一死,蒋经国的所谓“少壮派”与“元老派”之间的火并已成必然场面。现阶段的二大支柱
    现阶段蒋经国是以王升及李焕作为其统治的二大支柱。王升现任“政治作战总部值星官”,负责对军队的特务控制。他最喜欢拿破仑,满脑子法西斯想法,在台湾是打着“三民主义学派”的招牌,搞“心理建设”。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他还组织了所谓心战部门“心卢”。在“心卢”之下,一些文化流氓,与“调查局”密切合作,乱扣红帽子,对知识分子严密监视。
    李焕是“救国团”主任,有一套阴柔的手法。为了替蒋经国培植在青年眼中的偶像,并为蒋经国在海外培植良好印象,他们极力以西方自由主义、存在主义、行为主义来麻痹台湾的青年。“救国团”的刊物《幼狮文艺》、《幼狮月刊》就是他们宣传的工具。这两本刊物招徕一批颓废文人及艺术家,大事宣扬西方的颓废文学,艺术,企图吸引青年忘记现阶段台湾的现实。
    钓运以来,台湾的青年已有很大的觉醒。他们上山下乡做各种工农调查工作;为了转移青年的实际调查,“救国团”也增加了“农村调查”工厂调查的项目。透过这些有组织的安排,也企图分开青年人的注意力。
    另外,“救国团”在对海外工作方面,也花了很大的心血。他们派出高级干部,蹲点海外,希望能够吸引一些有名气的“学人”回台湾“革新保台”,并希望给蒋经国搽脂抹粉,变成“青年导师”。
    王升、李焕代表了蒋经国的两面手法,前者是特务统治的化身,后者是欺骗麻痹的化身。两者刚柔并用,与蒋介石的手法如出一辙。关于“革新保台”
    “革新保台”是国民党元老派与少壮派斗争之下的产物。在利用“革新”这个口号上,元老派失去了先机,蒋经国替自己装扮“民主”假象,自不免要搞出一些资产阶级思想浓厚的“革新家”及“海外学人”,包括台独分子辜宽敏及邱永汉之流,也就应运而生。有了“革新保台”,使一些野心政客及国民党统治者之间有了一座“桥梁”。他们回到台湾后,被当成鲜花一样摆设着,每天受台湾同胞的血汗所滋养。但是就是鲜花摆设,也引起元老派恨得牙痒痒的。因为“革新派”并不是回台湾去做事的,而是去分占利益的。所以,只要有机会,元老派的“警备总部”对回台去“革新”的人照整不误。蒋经国内部的矛盾
    蒋经国要控制台湾,虽然已布置了二十几年,但他存在的最大矛盾是台湾基层人民对他的反抗、军队之不能控制和派系之间的矛盾。就其内部来说,王升与李焕两派之间已形同水火。可以肯定,在台湾经济不稳的变局下,蒋经国统治集团内部势必要有相应的措施,即可能走向更严密的加强法西斯统治的阶段;而到这时,蒋经国即可以抛去了“民主”假象,开始以军事独裁来加强对工农的压榨,并镇压他们的反抗。结论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蒋经国在台湾的统治也不过是买办封建王朝灭亡的前奏而已。他的统治手法仍然脱离不了历史上一切反动派的反革命两面手法。只有被压迫的人民才是对这种统治手法的照妖镜。台湾乡下的农民说得好:“再没有比国民党更坏的政权了,国民党宣传共产党不好,那么共产党一定比国民党好”。这些就是台湾人民的心声,这就是对蒋经国统治最好的答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