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日本《产经新闻》述评:《美苏外长会谈结束,中东鸿沟未缩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02-25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二月十八日刊登一篇述评,题目是《美苏外长会谈结束,在“中东”的鸿沟并未缩小》,摘要如下: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日内瓦举行了两天的会谈,十七日发表一个强调“决心进一步改善美苏两国关系”的联合公报以后闭幕了。但是,联合公报在人所瞩目的中东问题上,一步也没有超过去年十一月符拉迪沃斯托克美苏首脑会谈时已经讲了的内容,推行“分阶段解决”方式的美国和争取重开日内瓦会议求得一揽子解决的苏联之间的鸿沟,似乎并没有缩小。并且,关于自从苏联废除美苏贸易协定以来人们怀疑可能已经后退了的美苏关系,联合公报也终于没有提出明确的证据来证明它已经有了超过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谈时的改善。处在阿尔卑斯群山包围之中的日内瓦,从会谈开始的十六日起明显地冷了起来,而美苏之间的气温似乎也令人感到是冰冷的。
    “简直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谈联合公报的翻版!”——十七日下午,一位外国记者看过联合公报以后这样喊道。
    完全象他说的那样。关于“中东”的段落,几乎是一字一句都不差。只有一处不同,就是提到举行日内瓦会议的地方。符拉迪沃斯托克联合公报里写的是“尽快地”,而这次变成了“最近期内”。有人甚至认为反而写得更加暧昧了。
    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谈后的三个月里,中东形势发生了若干变化,譬如美国威胁说要进行军事干预,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军事紧张局势加剧,葛罗米柯外长访问叙利亚、埃及,以及基辛格国务卿对中东进行历时十天的访问……。但是,这次的联合公报至少在字面上完全没有反映这种变化。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次会谈的联合公报中稍微新鲜的地方是,第一,在塞浦路斯问题上说:“承认塞浦路斯现政府是塞浦路斯共和国合法政府。”这等于是对这样一种疑虑作出了一个答复,即:“土族居民是不是在美国的唆使下宣布成立自治政府的?”第二,为苏联所要求的欧洲安全合作会议发展成最高级会议开了绿灯。在这一点上,符拉迪沃斯托克公报和这次的公报也是几乎字句不变;不过只有一处,本来是将来式,而这次变成了现在式,即:“会议所取得的结果将使得有可能举行最高级的最后阶段会议”中的“将使得有可能”变成了“使得有可能”。这可以说是前进了一步的措词。
    去年年底,西德和法国已经表示同意欧洲安全合作会议向最后阶段(最高级会议)过渡,并且,通过威尔逊首相访苏,英国也同意了。从这样的情况来看,美国也已经同欧洲步调一致了。
    关于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公报强调“双方打算继续加紧努力以便今年拟定长期协定”。但是,这是沿袭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公报的原则;最近在日内瓦,为此目的而举行的谈判已经恢复,所以不能说是新的“进展”。
    在这次会谈期间,基辛格国务卿和葛罗米柯外长都有意地向记者们摆出情绪很好的姿势。尽管外表上是这副样子,会谈却是两次都拖得很长。实际情况似乎是这样的:双方在打消外界的“缓和后退了”的印象这一点上虽然一致,实际会谈的内容却相当地严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