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卡诺文章:《向着美----------中正常联系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4-11-29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刊登斯坦利·卡诺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文章,题为《向着美一中正常联系前进》,摘要如下:
    (原编者注:斯坦利·卡诺是《新共和》周刊的副主编,著有《毛和中国:从革命走向革命》)
    在基辛格国务卿这次访华期间,在他提出的问题中很可能包括这样的可能性:福特总统将来会晤毛泽东,就象尼克松一九七二年同这位共产党主席进行戏剧性会晤一样。
    但是基辛格和中国人一致认为,总统访问北京只有旨在推进中美关系,使之超过目前存在的非常规联络安排,才有意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尼克松进行历史性访问以来,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美国和中国都同样急于朝着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迅速前进。它们的动机同这些大国进行的三角外交的角逐是一致的。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显然希望同美国建立比较牢固的联系,以便增加中国对苏联施加压力的手段。他们同时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
    基辛格也想加强美国同中国的联系,以便在对付克里姆林宫方面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他想要搞得快一些。但是这方面的进展受到台湾问题的阻碍,这个障碍使美国和中国争执不下已达二十多年之久。除非美国同蒋介石政权决裂并承认北京对包括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拥有主权,否则,中国人是不肯同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他们的态度中暗含有这样的要求:美国必须废除它同台湾签订的防务条约。
    我有根据认为,基辛格是准备满足中国人的这个要求的,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他们要保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据说他认为,如果在北京没有保证不对台湾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就废除同台湾缔结的条约,美国政府将在国内遭到政治上的反对,美国在国外将失去信誉。
    中国人拒绝了这一要求,理由是:他们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是内政,不关美国的事。这样一来,双方便陷入了僵局,除非他们能想出某种保全面子的方案。
    在尼克松先生一九七二年二月访问中国结束时想出了一种暂时的折衷办法来使上海公报不致失败。可是这种折衷办法包含了目前困境的根源。我陪同尼克松一行进行了那次访问,当时我清楚了解到,中国人曾大力设法说服基辛格先生在公报中确认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基辛格先生当时几乎要作出那种让步,但到了最后关头却受到了尼克松先生的约束,尼克松坚持要中国人申明他们不会试图用军事手段收复台湾。
    双方代表团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争论到二月二十六日凌晨五时,尼克松先生受到的压力增加了,这是因为,在电视上大肆宣传这次访问是件引人注目的事以后,他极需得到某种协议。
    结果是发表了一个相互矛盾的公报,中国人坚持自己的立场,美国则故意含糊其词地宣布,它对“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命题“不提出异议”。虽然中国发言人当时在北京强调已赢得一个关键性的让步,但他们后来会承认美国实际上并未同意他们的观点。
    在这些分歧得到解决之前,不可能指望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取得什么进展。在此斯间可能出现的一种危险是:蒋介石政权决定宣布自己独立。除非美国在那个阶段已经承认北京对台湾的主权要求,否则它要拒绝台湾关于给予承认的要求将是困难的。但是这种做法将破坏美国同中国的联系。因此,基辛格先生和中国人得赶快制订一种持久的方案。如果华盛顿和北京联合宣布福特总统将要访问中国,那将是一种信号,说明他们已找到了一种方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