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艾尔索普文章:《大不列颠道路的危险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4-10-28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月二十三日刊登艾尔索普发自伦敦的一篇文章,题为《大不列颠道路的危险性》,摘要如下:
    站在伦敦这个有利的地位纵观英国和西方世界,有点象眺望一艘巨轮载着一大群寻欢作乐的人们向前行进,虽然明知前面就是冰山。也许这说得过分了一点吧。人们是不能绝对有把握地知道将来的事情的。但不幸的是,这话也不见得太夸张,因为这是英国许多身居要职的极其聪明的人的观点,这种观点虽然令人不愉快,但通常却是心照不宣的。
    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还必须再加一句话:有近期冰山、中期冰山和远期冰山,它们都必须设法予以回避;就近期而论,存在着这样的显而易见的、暗淡的、极其重要的可能性:英国将破产。
    现在的月度国际收支赤字是如此巨大,如果在几年以前的话,人们会认为这是最严重的年度赤字。换句话说,英国每月定期购买石油、粮食等等物品方面的开支比英国在国外销售所得的全部收入要多成亿成亿的钱。
    在通常时期,本来早就造成全国性破产了。但是现在相当多的阿拉伯石油钱款源源流入伦敦作短期储蓄,实际上恰恰足以弥补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英国收支赤字。用人家的短期存款弥补自己的亏空,这显然不是好办法,也不是一种保险的办法。
    但是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迅速接近百分之二十,看来还会超过这个限度。一系列关键性的工业部门有大破产之势,这反转来又会由于工业部门向银行借的大笔贷款告吹而影响银行系统。如果英国开始显得象一个坏得不可能再坏的商业冒险的话,那么,在伦敦甚至进行短期储蓄也似乎是不明智的。因此,近期的危险是人们可能到英国银行挤兑,从而导致全国性破产。至于前面隐伏的远期危险,则决不限于英国一国。
    本记者曾向整个伦敦——政府、企业界、银行界和学术界——的主要人物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世界的金融系统该如何进行调整,以便使新的紧张和破坏不致造成总崩溃?”
    此间比较肯说老实话的、直言不讳的人士在答复这个问题时承认,他们看不出该怎样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使之有成功的可能。另外一些人则大谈特谈“回流”,这倒酷似老牌骗子手为了用永动机推销股票而草拟的那种股票广告。大势不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