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美《纽约时报》专稿:《美国专家赞扬中国粮食增长的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4-10-02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九月二十四日刊登莱利维尔德从香港发的一篇专稿,题为:《美国农作物专家赞扬中国粮食增长的成就》,摘要如下:
    美国一农作物专家小组对中国的研究机关和农村公社进行了四星期的考察后,今天热情赞扬中国在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九七○年获诺贝尔奖金的种子培育家博洛格说:“你简直难以看到一块长得不好的田地,我们所到之处庄稼都是绿油油的,长势很好。”
    这些专家在问及中国东道主有关农作物产量的估计数字时感到他们总是沉默,但是他们在离开时得到这样的印象:今年农作物收成异乎寻常地好,可能远远超过中国获得的最高产量。他们的印象是重要的,因为这个代表团的十名专家都是非常熟悉亚洲情况的有经验的农作物观察家。
    洛克菲勒基金会副主席、代表团团长沃特曼博士说:“稻米确实是第一流的。这里的田地一片连着一片,别提长势有多好了。”
    这位专家接见记者时说,引人注目的是,对比中国现代和古代的农业操作,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
    他说:“他们全都被培养为技术十分熟练的农民。他们大家一起分享所获得的收入。”
    沃特曼博士说,代表团带回了“半箱”各式中国作物标本,其中包括三十至三十五种不同品种的稻种。
    在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交流委员会发起下组成的该代表团在离开时抱有这样的希望:它的这次访问将为定期交流开辟道路。
    沃特曼说,他对中国在培育和推广各种矮稻新品种方面的进展感到惊异,这种矮稻同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的洛斯巴诺斯培育的“奇迹稻”类似。
    这些访客对于把科学发现的重点放在实际运用上表示赞扬。
    博洛格博士把这种情况同印度的情况做了对比。他说,印度在实验室的工作是非常先进的,要比中国先进得多,但是,在实际运用上则跟不上。
    这些美国人说,显然,中国的农业若要保持其势头,所需要的科学家和其他技术人员就要比目前正在培训的要多得多。
    博洛格博士说,他认为,印度及其他亚洲国家可以从中国学到许多东西。他说,“我认为,中国取得的进展比我原来预想的要显著得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