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美《华盛顿邮报》记者发自莫斯科的文章:《苏联青年:不知不觉形成中的离经叛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4-08-29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六月十八日刊登该报记者罗伯特·凯泽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青年:不知不觉形成中的离经叛道》,摘要如下:
    如同所有的对苏联社会所作的概括归纳一样,对苏联青年要作出任何集体的描绘都是轻率的,或许还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莫斯科为那些聪明孩子开办的专门学校之一的一个十七岁的学生,和一个西伯利亚或者苏联中亚的一个十七岁的农庄的孩子,对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之大,怎么说都不过分。
    苏联官方的报刊已证实存在着严重的少年犯罪问题。已发表的社会学研究材料表明,存在着一个产生少年犯罪的没有享受特权的低阶层。一份研究材料说,在少年犯罪者事例当中,百分之四十八在九岁时开始吸烟,百分之四十三在十二岁时喝酒精饮料。
    最近一连串宣传实施法律的电视节目之一,讲的是乌克兰一帮十来岁的小流氓谋杀了一个银行储蓄所的两个出纳员。这帮小流氓的头头被判处死刑。
    比较能使人容忍的越轨行为非常常见,甚至外国人也可以看到。比方说,莫斯科花园环形路旧货商店前面,每天都毫无掩饰地进行着留声机唱片黑市买卖。一张叫做《耶稣基督超级明星》的原唱片可卖到一百卢布(按官方兑换率折合一百三十五美元,相当于一个青年医生的月薪)。
    莫斯科加里宁大街为年青人开办的咖啡馆里,主要显示地位的东西都是西方穿戴的东西
    ——姑娘们穿的厚底高跟鞋,男青年穿的时髦衬衫或者蓝斜纹布牛仔裤。一条牛仔裤的黑市价格是八十卢布。这条大街上的三家咖啡馆——莫斯科最时髦的聚集处——是青年人常去的地方。从下午六点半起,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关门为止,这些咖啡馆总是挤得满满的。
    莫斯科的精华——那些政府官员、教授、作家和记者等等人物的子女——似乎对西方方式和西方文化的兴趣最为强烈。
    这些孩子中的一大部分上一种专门的学校,这种专门学校集中讲授一门外语或一门学科。要进入这些学校必须经过激烈竞争的考试。这些学校的学生——据他们供认——把他们自己看作是苏联青年中的特殊的一群。
    这些学校似乎产生一种使当局感到困惑的怀疑精神。去年,莫斯科一所数学专门学校被解散,因为,据这个学校先前的一个学生说,“学校的气氛太自由了”。当局已认识到,他们不能够控制这个学校的知识分子环境。这位学生说:“我们有一位教俄国文学的教师,他告诉我们,索尔仁尼琴是俄国当代最好的作家。”
    莫斯科一所物理专门学校十年级(苏联中学的最后一年)的一个十七岁的男青年最近就那里的生活作了一次长谈,他谈的故事值得重述:
    他的同学根本不能看见那些普通学校(都是下贱的)里的同时代的学生是怎样地在接受教育的。但他们都在用功地学习,大多数专考物理,眼望着莫斯科大学或者一家最好的物理研究所。
    他班上一共有三十二位学生——其中四位出身于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家庭,其他的都是官员和知识分子的孩子。
    除三人以外其余的都是共青团员。“但非常少的人认真对待这件事情。只有毕业证书才是你进入大学所必须拥有的东西……”
    他们每周有两次上“军训”课。“但是男青年都急于避免应征入伍——那是很可怕的。他们的父母努力给予帮助。很多做母亲的都指望自己的孩子有身体缺陷,这样便可能免于应征。”他们学校中没有一个人想谋求一个军人的职业:“干这一行没有什么声誉。”
    许多中学十年级的学生有私人教师,以帮助他们准备大学入学考试。
    因为这些私人教师是大学和高等院校各科系的教师,因此他们能够帮助你进大学——“这就是我们俄语所称的‘勃拉特’——走后门。”
    当新的一代——这代人并不记得革命,不记得三十年代,不记得战争或者斯大林——管理苏联的时候,苏联是否能够保持它的原样子,这仍然是一个问题。战后出生的人一直过着难于同他们的父母相比的生活。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一样,并且,象他们的父母们所抱怨的那样,任何事情对年轻一代来说总是比较容易一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