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美《新闻周刊》文章:《懒汉的社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4-08-28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七月二十二日登载一篇文章,题为《懒汉的社会》,摘要如下:
    除去政治自由这个问题外,苏联是工人的乐园,但不是马克思或列宁想要建立的那种乐园。在许多方面,俄国是极为偷懒的社会。
    俄国的劳动生产率也许是工业世界中最低的,官员们承认,大约有三分之一国营企业的工人的效率低于定额。这种劳动状况造成巨大的损失。一位经济学家承认,由于旷工、不能胜任工作和因酗酒造成的事故,苏联一年的损失达一百八十亿美元之多。
    没有什么东西比一位苏联科学家所说的带有讽刺意味的话更能说明苏联公众对劳动的普遍态度了,他说,“在这个国家我们有最终的自由
    ——不劳动的自由”。当然,从字面上看,这不是真的。根据法律,每人必须就业,获取报酬。但是,一旦有了工作,几乎不可能被解雇,除非肆无忌惮地玩忽职守,或者犯有刑事罪。其结果是,请病假在全国成风。我认识一个身体健壮的女店员,她一个月要请两三天“病假”。她得意地说,“头头不敢解雇我。”
    苏联的劳动大军基本上是一个官僚机构,其中人人都盯着钟表,准备奔赴大门。例如,下午一点,邮政人员宣布是午饭时间,于是把窗户关上,而在门前排队买邮票的人也许已站了一个小时了。利用抽支烟,歇一歇,是另一件常见的事。几周前,一家报纸揭露,有一个工人休息抽烟,竟抽了整整一天。这家报纸还讥讽地说,市内的人行道向来熙熙攘攘,虽然“几乎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上班或者上学。”当有人问一个在莫斯科一个水果摊买东西的人为什么他上午九、十点还没有上班时,他回答说:“我上班。我在去机关的路上。”
    政府现在用能说善辩和讽刺挖苦之类的武器来对付懒汉,这说明了苏联的演变。在斯大林时代,对待这些人不象现在这么人道。几年前,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对我说,“过去迟到二十一分钟,你就可能受审,并被罚款。如果你旷工一天,就可能克扣你六个月的工资”。在斯大林时代,屡教不改的迟到者和偷懒者还可能被押送到劳改营去。
    目前虽时兴友好的规劝,但并不解决俄国的问题。过分热情地完成任务的工人还冒被他们的同事疏远的风险。一个运货的司机向我承认,如果超额完成指标,“就意味着明年计划规定的运货指标将提高”,因而更难完成。一位铣工说:“为什么我要卖命地干呢?我决不会变富。况且,什么东西都买不到。”
    这恐怕就是俄国人混日子的内在原因。
    我有时在想,鉴于这种偷懒的思想,事实上,苏联人如何在发展他们这个巨大的多民族国家方面取得现有的成绩。我想,一个解释是,在数百万懒汉中,有个别具有献身精神的人真的认为他必须每月多生产十二双鞋。我相信,更加根本的是以下事实:国家只生产必需品,人民懂得如何沉默地忍受痛苦。苏联很少有装饰品,很少有服务行业。人们刚刚才开始提出要求。除非官方安排的先后次序有变化——现在仍然是把重工业和出口置于首位——否则俄国人仍将缺乏热情来发挥他们的全部潜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