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美报刊登罗伯特·巴尼特文章:《加强上海公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4-08-01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七月二十四日刊登罗伯特·巴尼特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加强上海公报》,摘要如下:
    (原编者按:巴尼特先生过去担任过负责亚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的职务,目前是华盛顿的亚洲协会的副会长。)
    应该恢复对于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一项契约的上海公报的信任。或许人们一直过多地把它看作是基辛格国务卿和周恩来总理以及他们手下的主要官员之间的一项私下谅解。
    上海公报对于太平洋地区内的战略考虑所具有的稳定局势的影响是太重要了,因而不能听任一些人物的容易消失的个人魅力来决定它的命运。
    当基辛格国务卿对公众讲到下面这番话的时候,他是承认了这个需要的。他说:“尽管不时出现据说我们双边关系发生起伏变化的报道,任何人的思想上都不应该对这一点表示怀疑,即从美国的观点看来我们一直是坚定地继续前进……本届政府的政策所得到的两党一致支持,再没有比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更大的了。”
    最近从北京回来的杰克逊参议员现在主张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完全正常化。布鲁斯大使预料很快就要回到华盛顿,也许是就基辛格国务卿再次访问北京问题进行磋商。他将报告他听到北京对华盛顿从在上海公报中的许诺后退表示的担心。
    鉴于政府各个部门在关于台湾问题上开始采取各种多少有些不那么显著的行动,华盛顿关于缓和的许诺可能将要得到加强。
    在几个有益的行动中,第一个可能是由行政部门表示赞同参院通过的S.3473号决议案,其中第四节撤销了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关于台湾的决议。后面这项决议不同于我们同中华民国订立的共同防御条约,这项防御条约规定美国在由台湾和佩斯卡多尔即我澎湖列岛——本刊注)组成的条约地区一旦遭受军事攻击时,承担保卫这个地面的义务,而这项条约在上海谅解中没有明说地得到尊重。
    一九五五年决议说,如果在条约规定之外的地区出现的军事活动可以被解释为意在威胁条约地区的话,总统则受权使用美国军事力量进行反击。根据这项决议,当一九五八年出现惊人的金门危机期间,国会曾授权华盛顿支持台北。
    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危机在北京同莫斯科之间播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就在很短时间之后中苏的公开敌对就变得明显起来了。那次危机也显示出:从北京观点看来,金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价值的,不过它是北京和台北关于只有一个中国的共同论点的一个象征,是一个战略性的枢纽。
    第二,美国应该鼓励台北(中华民国)将缓和同重新和好区别开来。前者可以在战术上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机会,后者可能在战略上产生影响深远的后果。台北现在顽固地置身于华盛顿、东京和南亚、东南亚许多地方正在谋求的同北京的缓和之外。。事实上,台北谴责走向在北京和其它首都之间建立建设性的外交关系的一切步骤。这是一种不识时务的赌气态度。台北试图阻止东京同北京订立民用航空协定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相反,台北应该记得即使在奉行那个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哈尔斯坦主义的时候,波恩同东方也是进行贸易的,而且应该看到,即使是南朝鲜的朴总统也承认他同北朝鲜进行对话就他所处的战略环境来说是必要的。华盛顿应该明白地告诉台北,它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贸易和对话会造成一种被视为这个地区的制造麻烦的人的危险,而且到时候真能使自己陷于一种造成瘫痪的孤立状态。
    第三,华盛顿应该经常为自己创造机会,以宣传美国驻在台湾的和同台湾有关的军事力量的大量削减,并且说明这些削减表明是在实现上海公报的总的战略意图。这样做将可以解释最近令人迷惑不解地向台北出售潜艇的事,它实际上只是完成一笔在上海谅解之前早就开始的交易。
    杰克逊参议员可能提出了行政部门应该采取的另一个步骤——宣布上海公报的精神和文字中所包含的美国的较长远目标是,在北京建立一个正式的美国外交机构,同时在台北保留一个类似美国联络处的机构。
    对我们的目标下这样一个定义后,可能引起令人不舒服地探索一些以前难予处理的问题。但是,如果华盛顿的做法似乎是宣布台湾应该只不过是一个中国的另一个省份,由北京负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防御政策,从而使台湾海峡不再成为外国军事干涉的场所,并且在同时表明,由于台湾在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不同的现实,应该作出一些允许台湾有若干差别以及保持某种分离状态的政治安排,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公报就将得到显著加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