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日刊述评:《美苏在中东争夺的历史和现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4-07-27

    【本刊讯】日本《现代亚洲》半月刊在七月十五日刊登北泽正雄写的一篇述评,题目是《美苏在中东争夺的历史和现实》,摘要如下:
    尼克松这次访问埃及,虽然被认为恢复了十八年前的美埃关系,可是,美国向埃及和中东的渗透,从实行杜鲁门主义以来,是在逐渐加深。整整十八年前的一九五六年,以第二次中东战争为契机,渗透得到明显加强。由于一九六七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曾暂时后退,并允许苏联向南扩张。但是,从一九七○年前后,又稳步而顺利地卷土重来。在去年发生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同时,基辛格国务卿出面为中东和平进行活动,从而在一月使苏伊士战线的军队脱离了接触,五月使戈兰高地的军队脱离了接触。
    以确保石油和开办多国籍企业为主要目标的尼克松的出访中东,有助于完成美国称霸中东的工作。
    这样一来,苏联方面处于将被赶上的形势。关于中东出现的美苏争夺的目前局面,虽然有美国对苏联的扩张进行反击的特点,但是,从全世界来说,苏联向各地区扩张而美国后撤的倾向,则依然没有改变。围绕着去东方的通路
    向中东的扩张,和美国比较起来,帝俄曾经遥遥领先。
    美国的新教设施第一次在贝鲁特出现的时候,帝俄就已经完成了对中央亚细亚国家的殖民地化。而且,很典型地表现在居住于土耳其、俄国、伊朗和伊拉克的库尔德族。隔着国境住着的同一民族,在贸易和来往上无法限制。俄国,不久英国和法国甚至也都参加了伊朗、土耳其的王室的财务管理工作。
    在获得伊朗石油的特权上,英国领了先。一进入十九世纪,要求取得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石油和通向波斯湾的出口的德国就开始南下,并围绕这个问题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德国遭到战争失败的同时,发生了十月革命这种新的事态。在中东,在反对土耳其独立的高潮中,巴勒斯坦地区发生了列强承认犹太人设置“民族之家”的事态。就是这个“民族之家”,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为以色列国,并导致了发生四次中东战争和造成今天的局面。美苏和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站在胜利一方的苏联,对于意味着制造一个以色列的分裂巴勒斯坦的方案,为什么表示赞成?而且为什么和美国互相牵制,并设法在联合国大会(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上通过这个方案,令人产生了很多疑问。
    三十年代的红军蜕变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苏军,大俄罗斯主义的发展,宣布全民党,肯定与之有关的官僚资产阶级的存在,提出立足于提高生产力至上的可以在一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对外扩张主义的出现等等。问题就牵连到这一切。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五日,以色列建国的那天,出席纽约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举办的祝贺建国宴会的苏联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曾经祝贺中东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次中东战争和苏联的南下在由于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而发生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方面不得已进行大撤退,苏联在那以前提供的多达三十亿美元的武器,全都化为乌有。
    在五十年代末期,苏联除和埃及以外,还和叙利亚、伊拉克、苏丹、也门的民族主义政权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一九六二年又和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政权加深了关系。苏联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作为这些民族主义政权同美国的关系恶化的必然结果,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关系。
    还有,从一九六二年前后开始,苏联和伊朗、土耳其的关系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苏联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重点加强对埃及的扩张,表现在黑海舰队的南下和印度洋舰队的编成,同时,还加强了对叙利亚、伊拉克的军事和经济的援助,和伊朗、土耳其加强经济合作关系。
    在一九七二年七月撤退苏联军事顾问团和迅速地撤除导弹,并从那时起增加了对叙利亚、伊拉克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由此人们猜测,苏联可能展开了从重点打入埃及转向多方面渗透的中东政策。
    苏联对中东的渗透,首先从以色列开始,以后转到埃及,埃及成为重点,然后扩大到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又通过改善和土耳其、伊朗的关系,进而增强苏联海军,使之南下。美国的卷土重来美国在六十年代致力于建立连接希腊、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的阵势,同时,谋求接近沙特阿拉伯。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虽然美国进入了和民族主义政权断交的状态,但是,这个期间,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和对它的投资都增大了。
    这个期间,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正在动手改变其世界性的军事战略。着手创建由高度技术装备的、需要消费大量资金的陆海军,特别是开始发展建设新型的强大海军,指导各国警察力量,并给以高度技术装备。
    这样,美国虽然缩减了驻扎海外的基地数量和海外驻军,但是,在地中海和印度洋方面却相反地加强了。
    美国和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波斯湾的巴林缔结了基地协定,扩充了在雅典近郊的比雷埃夫斯的第六舰队基地。
    随着美军减少对越南战争的介入,大量美制武器提供给第三世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伊朗。此外,和沙特阿拉伯一起对科威特、阿布扎比、卡塔尔等产油国以及黎巴嫩、苏丹等国家也进行了武器援助。去年八月,埃及从沙特阿拉伯得到了包括五亿美元的武器和武器制造厂的援助。
    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苏联有一种被(美国)追赶上的心情。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美国掌握了主导权,而苏联转为配角。这是在一九七三年六月的圣克利门蒂首脑会谈中商量好的。假定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美国就是把重点放在确保阿拉伯石油和开办多国籍的企业上,而苏联则把重点放在重开苏伊士运河连接印度洋和地中海上的苏联舰队上面。美苏共同推进中东“和平”。如出一辙,去年八月,伊朗首相胡韦达访苏之际,对“亚洲集体安全体制”采取了善意态度,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承认伊朗舰队(最后是美国舰队)在波斯湾的统治地位,这也是和尼克松已经商量好的。苏联谋求中的中东“和平”的真正目的是要封锁中国,是要进一步打入印度洋。自然,美国不能让印度洋仍旧维持现状,它已经在扩大迪戈加西亚的美军基地,而毛里求斯的基地也正在变成美、英和伊朗三国共用。
    美苏和中东“和平”
    美苏在中东的争夺,乍一看,似乎是被所谓中东“和平”这种美苏“勾结”掩饰了起来,但却在继续着。而且越来越激烈。美苏争夺控制权的斗争,即便可能出现任何暂时的“稳定”,但只要巴勒斯坦人民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要求建立巴勒斯坦国家,巴勒斯坦人民就不可能屈服。巴勒斯坦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巴勒斯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