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西德《法兰克福评论报》评勃列日涅夫访问印度《莫斯科的亚洲赌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11-29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评论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发表了卡尔·格罗贝写的一篇文章,题为《莫斯科的亚洲赌博》,摘要如下:
    不管近东危机如何,苏联最高领导继续筹划它的亚洲条约与联盟计划。克里姆林宫领导十分关心它在南亚的长期战略。
    印度不是从同苏联缔结友好条约以来才是苏联在亚洲的实力算盘的中心点。自印度本身同中国有冲突以来,它就由于对在亚洲大陆上的第三大国的共同敌对关系而自我推荐当苏联的伙伴。自从东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国家并自己成立了孟加拉国以来,印度成了莫斯科更为重要的伙伴。当阿拉伯国家里一面表现出对莫斯科不悦,某些近东国家的政府已经在表示对于所谓两个超级大国撇开直接有关的国家正在实现“命令式和平”感到愤怒的时候,苏联就更要保住别的伙伴。对于苏联来说,是要在自己的反对美国和中国的实力政策支架上再钉上几颗钉子。在基辛格在北京受到友好接待以后,在德里采取反措施大概是合适的。
    因此,说明问题的是这些天莫斯科又在更大声地谈论亚洲安全条约了。许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初步拒绝,根本没有使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制订者发生动摇,而中国的无疑是正确的论据,即问题其实在于包围中国,在莫斯科河畔的首都也无非是引起一些恼怒的评论。他们坚持计划;如果不行的话,也可以等待。
    (印度)同莫斯科的友谊是需要付出政治代价的。
    首先是效忠苏联路线的正式的共产党将参与这笔交易,特别是英迪拉·甘地政府的官方经济政策正在逐渐地、谨慎地离开社会主义目标,而且已不时受到左派的批评。
    然而勃列日涅夫也不可能把他的印度朋友完全纳入自己的轨道。德里并不打算做那些会失去其表面中立的事情。在西欧(特别是西德的)市场上并不是毫无希望的,西方的贷款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带购货义务——即政治上的义务的,这几天联邦部长埃普勒的这次十分成功的印度之行再次地说明这些问题。
    德里的最大希望必然是被看作一个平等的伙伴。恰恰是这个国家对压力最为敏感。因此,如果勃列日涅夫不想妨碍自己本来的目标的话,那么他在德里就不得不在做法和外交手腕上拿出一些东西来。即使是超级大国也不能创造出什么奇迹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