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新西兰报纸社论:《印度洋上的新角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11-25

    【本刊讯】新西兰《新闻报》十一月十九日发表一篇题为《印度洋上的新角逐》的社论,全文如下:
    美国和俄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日益加剧的竞争已经在联合国引起不安。斯里兰卡上星期提出了一个提案,其中提到,联大曾经在一九七一年建议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这个主张虽然没有正式通过,但是是得到普遍的认可的。中东战争的再次爆发破坏了俄国和美国在限制它们在该地区的力量的规模方面所发挥的节制作用。俄国人虽然支持中东停火,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愿意放弃他们的这种努力:诱惑阿拉伯国家疏远西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阿瑟·伯恩斯这位权威认为,俄国在印度洋加强海军力量一事表明了一种发生得甚至比我们中间“最悲观的人”所料想的还要“更快得多”的意图,就是在南亚部署海军,可能还要部署地面部队。现在,俄国人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是大约九十六艘舰艇,在印度洋是大约二十艘。有消息说,俄国的唯一的航空母舰《基辅号》(四万五千吨)有可能要派往伊拉克在波斯湾的一个基地。这种对“和平区”和对西方的挑战是令人难忍的。
    美国认为自己在同盟国协助下仍保持着在印度洋的支配地位。但是,中东和东非对俄国军舰开放的港口越来越多,对美国军舰开放的港口却越来越少。美国海军在那个地区只有一支很小的常驻力量,驻在巴林。但是华盛顿最近表示,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从远东派遣强大的部队——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支援飞机——到那里去。美苏两国在那个地区增派部队的能力很快就可能发生变化。如所周知,俄国希望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如果以色列同埃及之间取得了解决,开通运河就有了条件,然后,俄国军舰就能从地中海直接驶入印度洋了。
    俄国的战略的目的是保持和加强对阿拉伯生产石油的国家的势力。过去几星期发生的事情说明,美国(还有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如果要保证必要的石油供应的话,就必须设法对抗——至少在短期里对抗——苏联的这种政策,没有什么别的可选择的途径。即使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主张已被普遍接受,那么,在过去一个来月发生的事情的压力下也很难能保持到现在。印度洋上的角逐使人想到:左右形势的发展的仍然是大国的利益,即使在世界最偏僻的地方也是如此。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所采取的新的独立的对外政策(澳大利亚在这方面比新西兰更热情),如果对照澳大利亚西面的海洋上的情况来看的话,就不那么可取了。保障印度洋航道的安全对于南太平洋国家说来是十分必要的。要保障这一点,需要强大的朋友。这个地区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保证印度洋的“中立”。现在想来,可能仍然要承认同美国联盟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妥当的保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