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麦克杜格尔文章:《中国是怎样保持币值稳定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11-01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月十三日刊登英国《金融时报》新闻社麦克杜格尔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国际信誉日增》《中国是怎样保持币值稳定的》,详细摘要如下:
    中国现在的领导人始终没有忘记在蒋介石政府统治大陆的最后几年中曾给它招致全面灾难的通货膨胀的幽灵。为了避免同样的命运,他们力求币值在国内完全稳定。
    在西方的货币涨落不定的情况下,中国的这种政策使它的货币——人民币——赢得一定的国际信誉。自从一九六九年以来,中国争取签定的用人民币结算的合同越来越多。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用人民币结算的情况越来越多。虽然起初某些公司对于使用一种不能兑换的货币的前景感到不安,但是由于中国周到地处理汇率,也就令人放心了。西方的解决办法被拒绝了最近,人民币的浮动引起了一定的注意,但是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国际上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人民币正在不断调整其同欧洲主要货币的比值。不过,中国政府把国内货币和外汇问题完全区分开来,共产党的经济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在经济迅速增长的二十年中,中国人谨慎地使收支平衡。当迅速的发展导致物价上涨时,经济计划便加以收缩。
    诸如财政赤字或增发通货之类的西方解决办法被坚决拒绝。前国家元首刘少奇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主张而在文化革命中遭到严厉的批判。
    无债虽然中国人最近暗示他们愿意接受至少是中期贷款以便购买外国货,但是他们在六十年代末曾经骄傲地宣布他们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现在看来情况仍然如此。
    中央控制的经济和银行体系提供了实现这种稳定的手段。物价差不多一直保持在五十年代初的水平,特别是粮棉之类的必需品。而工业品的价格则降低了,以便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与此同时,国家提高了对国内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这有助于农民对制造水泵和生产化肥、改良农具等事业进行投资。
    全部物价是由北京控制的——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全国工资总额是由年度计划规定的。工资标准由中央确定,企业不得招收计划以外的职工。这有助于保证流通中的货币额在计划限度以内。
    投资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列入国民预算中,并同岁入保持平衡。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个人一向有责任把自己的收入储蓄一部分。一九六九年《人民日报》说,全国银行总存款超过货币流通额。一九六八年和一九六九年,大概由于物资短缺和交通遭到破坏而造成的文化革命期间的通货膨胀压力到一九七二年看来已经逐步消退。虽然那一年工资普遍提高,但是日益增长的生产率供应的消费品吸收了额外的货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