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德新社记者巴格曼:评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的讲话/英报刊登霍林沃思文章:《为何中国人对克里姆林宫冷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9-28

    【德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五日电】(记者:巴格曼)中国觉得,苏联昨天突然透露莫斯科今年六月曾表示愿意同北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一事没有实际意义。此间政治观察家们觉得,他们知道中国的反应是什么,虽然北京还没有对所说的苏联建议作出反应。它充其量也不过是被当作一种宣传手法撇在一边。
    苏联人过去时常放出这种试探气球,比如,他们在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五日建议签订互不使用武力协定,勃列日涅夫次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对这个建议作了更为充分的阐述。
    中国人早在一九六九年就已表示,他们只有在两个条件下才同意缔结这样的条约,这两个条件是:第一,军事形势应当恢复到一九六九年事件以前中苏边界的状态,这意味着驻在边境的苏联军队大量缩减。
    第二,中国方面要求在有争议的边境地区两侧划定“非军事区”,以使谈判能够在不受军事压力的情况下进行。
    而且,中国在原则上主张:不能以“抽象的形式”同意放弃使用武力,因为这就会十分自动地排除边界问题。
    这样一句纯系反问的话里也有一个非正式的中国方面的反应:有什么必要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呢?毕竟一九五○年签订的友好互助条约从来没有终止。
    过几天就是谋求解决边界冲突的在北京举行的中苏会谈四周年。
    谈判以陷入僵局告终,现在苏联沿着中国的北部边界和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上驻扎一百多万部队——占苏联的战斗部队的三分之一以上。
    北京人士还谈到周恩来总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对苏联进行的特别激烈的抨击。
    这次抨击是在据勃列日涅夫说苏联关于缔结条约的建议已经交到北京的时候。
    周总理问道:“难道要中国把长城以北统统让给苏修,才算表示我们赞成缓和世界局势,愿意改善中苏关系吗?”
    因此,人们可以认为,这些话都是间接答复勃列日涅夫最近的建议的,如果这项建议已经在莫斯科所说的时间并且以所说的那样的措词提出了的话。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九月二十六日发表霍林沃思从北京发回的文章,题为《为何中国人对克里姆林宫冷落》,摘要如下:
    俄国对中国领导人发动了一系列的文字攻击,目的在于抬高勃列日涅夫在国内日益下降的人望,并且破坏中国在日本和不结盟国家心目中的形象。
    人家告诉我说,北京之所以不答复克里姆林宫今年六月提出的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是因为两年以前就已经拒绝了类似的建议了。中国领导人确实并不认为在两国边界争执解决以前同苏联签订任何互不侵犯条约有什么意义。
    中国总理周恩来八月二十四日在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可以说是对莫斯科的一个间接答复。俄国人的反应是在蒙古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授意的”文章,莫斯科几乎马上就把它广播了。它指责中国在四年之内侵犯边界达四百多次。这使得蒙古驻北京的大使馆同中国当局一样感到出乎意外。
    更重要的是,克里姆林宫正在设法在日本首相田中访问苏联的前夕败坏中国的名誉。
    中国尤其害怕的是勃列日涅夫可能会企图在蒙古地区搞冒险以此使俄国人支持他。那里已经驻有不下于三个师的苏联军队了——有的离北京还不到三百二十英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