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蒋帮《中国时报》文章:《粮食增产面临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9-26

    【本刊讯】蒋帮《中国时报》八月二十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粮食增产面临的问题》,摘要如下:
    行政院本月十六日对粮食及肥料产销作了六项决议,规定明年度台省稻米产量增加百分之十,同时规定优良农田,应限制改作其他使用,这六项决议,可以说是最近十余年来,本省农业政策上一个重大的转变,因为粮食局在李连春担任局长时期为了确保稻作生产面积,曾与台糖公司有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争地”,直至国际糖价发生不景气,这一争执才算不了了之,但是紧接着外销经济作物的发展,大量的占用了水稻种植面积,本省工业发展后,建厂用地,又向稻田扩张,而近年来,农村劳力不足,种稻利润不高,于是农民又纷纷把稻田改作鱼池,据统计自民国五十八年至今,已有二万余公顷的良田,被变更为非农业使用,所以如何达到中央的要求,必然有许多问题,有待克服。
    本省近年米谷生产量,都未能达到既定目标,甚至有逐年递减的趋势。
    据省府统计,民国六十一年全年生产量为糙米二百四十四万零三百二十九吨,与原计划目标二百五十七万吨,减少了十二万九千余吨,今年的产量,虽可望仍有二百四十万吨,但可能距离计划目标,仍有若干差距。
    省府指出,本省六十二年全年米谷生产目标,是二百五十一万五千吨,其中第一期种植面积预计为三十三万二千余公顷,产量为一百二十七万三千余吨糙米,但实际种植面积仅为三十二万余公顷,产量则为一百一十三万余吨。至于第二期稻作,目前尚没有正确的种植面积统计,但据估计,减少的幅度将比第一期略大,而产量自然亦将减少。
    至于台湾地区对食米的需要量,据省府委托中兴大学调查,近三年平均每年约消耗二百四十万吨糙米,而本省年产量,近年都在二百五十万吨以上,因此,供应国内消耗是有余的,但是这只是指食米的消耗量而言,事实上,近年因为生活水准提高,对肉类,以及其他杂粮消费量的增加、相对的减少了对米的需要,如果一旦进口小麦、黄豆减少,不但影响了人们副食营养价值,畜牧业的发展亦将因而受到阻碍,届时肉类价格必将提高,人们对食米的消耗量势必增加。
    据省府分析,目前粮食增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稻作生产面积不易扩充和保持,据统计六十一年一二两期共种植七十四万一千五百七十公顷,比原计划减少了四千三百余公顷,六十二年计划种植面积虽为七十五万五千余公顷,但实际减少了,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受到利的诱惑,其中以改作鱼池最多,达三千余公顷,其次为灾害转作或废耕,再其次为改作建厂用地以及住宅用地等。
    为了适应明年的稻米增产,省府计划明年一二两期稻作种植八十万公顷,除了将现有的稻作面积予以保持外,还必须设法扩充。
    省府有关官员分析,增加太多的水稻种植面积,政府并不作此想,依目前的情形,保持现有农田,不被变更为非农业使用,更显得迫切而实际。因此,省府方面认为今后本省粮食问题,除了尽可能的保持并增加种植面积外,下列措施是必须的:
    ——降低或免除短期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利息,给予各种补助,加速推行农业机械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适当而合理的提高稻谷价格,使水稻生产利润,维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采取各种奖励措施,使农民实施“精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积极开发山坡地、海埔新生地,以减少其他对抗作物对稻田的占用威胁。
    ——发展畜牧事业,以减少对食米的需要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