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梁厚甫文章:《从欧洲回望亚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8-29

    说苏宣称要搞“亚洲安全体系”,是放空气,是佯攻,目的是松懈美国和欧洲的警戒,诱使美撤减其驻欧军队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八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驻美特约记者梁厚甫八月十日寄自罗马的题为《从欧洲回望亚洲》的航讯如下:
    今天,和《每日美国人报》的一些撰稿人吃了一顿午饭。该报是罗马出版的英文报纸,负责者以意大利人为多。通过了意大利面条,颇能有所启发。
    今天欧洲人谈论得最为起劲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上月举行的赫尔辛基会议,究竟是哪一个国家的胜利?
    苏联对这一次会议,显然认为相当成功。有甚么证据呢?最近苏联总理柯西金,对北越访苏代表,重申其推行太平洋集体安全会议的意念。如果不认为赫尔辛基会议是成功,哪个会把这一会议在亚洲来翻版?
    第一个问题自然是:欧洲和亚洲的条件是否相同?条件自然不大相同的,因为至少在程度上,在现阶段上,亚洲没有象法国和西德的国家。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苏联不认为欧洲的做法,可以在亚洲来翻版,那末,柯西金为甚么要放出这样的空气呢?放出这样空气的目的,可能是佯攻。目前欧洲人最注意苏联一个可能的“政略上的设计”。这一个设计是:苏联在最近的将来,其策略的目标,是使美国撤减其中欧的军队。由于美国近来经济出现问题,诱令美国撤军,是千载一时的机会。美国军队撤减或撤退,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会比例增加,这不但政治上有好处,作为一个市场,欧洲也能向苏联提供经济利益。既然如此,弛懈欧洲人心,使认为美国无驻兵的必要,最为要着。最近阿富汗的政变,是苏联表现其有向南出海的用心,欧洲方面,也有人为此而舒一口气。不过,来自美国方面的估计,认为阿富汗的达乌德少将,毕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其政变也出于民族主义的动机,认为欧洲人乐观得太早。如果此说不差,苏联要弛懈欧洲的人心,不能不另找途径,放出亚洲集体安全的试探,暗示苏联目的向东,实有必要。事实上,苏联这样的做法,已不自今日始。依美国专栏作家艾尔索普的报道,在一九六九年八月的时候,苏联曾经向美国暗示,要用先发制人的手段,摧毁中共的核子力量。最近前美国参院外交委员的研究员约翰·纽豪斯曾出版《寒冷的曙天》一书,亦曾报道:在第一次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时候,苏联代表西蒙诺夫于维也纳的一次音乐会中,曾向美国代表史密斯表示,苏联对中共增加中的核子力量,会采取惩戒措施。这说明,苏联要表明其具有东向之用心,已不自今日始。自然,苏联有了姿态,而无事实,迄今已是四年,其可能的判断,不外两方面,一是计划依然存在,但未到时机,二是所谓计划和企图,不外是空气。放出空气的作用,依然为着弛懈美国和欧洲的警戒。
    第三个问题是:苏联既先后放出向南或向东的企图,苏联最后的目的何在呢?答复这一个问题,不能不介绍一下欧洲人最近的战略思想,特别是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中人的战略思想。欧洲人认为,历史上自从有了日本在中国泥足的往事以后,有了美国在越南劳师无功的往事以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战略思想,应该是:求取战果易,消化战果难,这是第一义。其第二义是:政治(包括颠覆)、经济、军事,都可以作为战争的工具,但政治与经济战争的战果,较易消化。以苏联今天的经济情况而论,固然不易从事经济战争,从事军事战争,尤为吃力。从轻而易举和消化战果的角度来讲,以政治战争为上。最近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之成为政治局委员是苏联侧重于政治战争的局部证据。苏联要从事政治战争,虽然可以东南西三管齐下,但是,如果论重点,上策依然是侧重欧洲。一来法国和意大利,都有人数众多的倾向莫斯科的共产党员,二来苏联有了一些东欧国家作基础,三来西欧人对美国的情绪,开始动摇,可以乘虚而入。
    这是一些比较接近美国的欧洲报人的看法,虽不一定是准确,但亦可以启发思虑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