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同莫斯科的笑脸一起 ……问题:缓和能走多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8-29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月二十五日刊登哈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同莫斯科的笑脸一起……问题:缓和能走多远?》,摘要如下:
    “缓和”是今天强权世界中的一个时髦字眼,但是它并没有给长期受苦的苏联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限俄罗斯人及其属民以往痛苦遭遇中如此常见的情形一样,权力无限的国家之手正在沉重地压在他们的头上;看来还更加沉重了,尽管来自外界的压力现在减轻了。
    假如俄国人在这种外界压力减轻的同时降低他们设在本国人民周围的遮障,假如思想可以自由地跨进苏联的国界,假如辽阔的苏联的各族人民可以跟别的各种人会见和交谈,那么,西方就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认为,缓和对一切有关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因为一旦遮障放下了,要再把它们树起来就比较难了。
    但是这些遮障并没有真正放下来。因而,西方的各国人民和他们的领导人现在也许要开始考虑,他们真正想让缓和再走多远。
    缓和已经走到安全所能允许的限度了吗?有些人已经认为,缓和走得太远了。
    迄今为止,尼克松政府以及大多数美国人似乎太陶醉于缓和,以至于没有开始想想这种缓和所固有的可能的危险。也许,现在会有变化了。基辛格行将走出把这种缓和当作一项自豪的政治成就的白宫,来到那拥有一大批日益对过分的缓和感到关切的外交政策专家的国务院。基辛格本人是非常信奉缓和的好处的。他毕竟是这一缓和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而尼克松将仍然珍视这一缓和,把它当作是他摆脱水门事件和履行对美国人民的许诺的最好途径。这当然使克里姆林宫的勃列日涅夫得势。但是,作为一位研究欧洲历史的学者,基辛格是熟知俄国的邻居们在设法与俄国人在世界同一地区相处方面所一向遇到的那种问题的。象任何一位研究这些问题的专家一样,他懂得跟熊靠得太近了就有被熊的有力巨臂拥抱的危险。
    在国内,苏维埃国家最近的所作所为使人回想起过去。当局拒绝允许俄国最富有生气的小说家索尔仁尼琴及其家属在莫斯科居住。遗传学家麦德维杰夫的护照已被吊销。他现在比住在伦敦的阿马尔里克的命运更糟。他刚刚在西伯利亚服满三年徒刑,又要再服刑三年。在沙皇时代,此类事情也是常见的。
    赶出首都,流放西伯利亚,因写作而加以镇压,与外国人隔绝,俄国人同外国人之间只保持最低限度的接触,所有这些都是俄国的一贯做法。任何一位沙皇都会点头批准的。共产党政权在某些方面就跟沙皇一样地搞沙皇主义。
    既然俄国可以在国内任意处置人的自由,那么有什么保证说它不会同样任意地处置缓和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