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8-01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社一九七○年出版了铃木俊子写的一本书,书名叫《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
    铃木俊子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和她的丈夫一起在莫斯科居住。她在这本书的“跋”中写道:“本书是我在莫斯科生活的记录,它直率地记述了我对现今的苏联的想法。
    “我的体验是有限的;我并不打算说这是苏联的全部情况。但是,我写本书的动机是,站在一个家庭主妇的自由的立场上,努力把真实的苏联社会情况写出来。现在,对于毗邻的大国苏联的关心正在迅速地高涨起来,这本小书如能起一点点作用,我将引以为幸。最后,我要说明一点,这本书里写的事情都是我从苏联的报纸上和马路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没有一件是苏联市民直接提供的。”
    现将该书的一些章节摘要连载如下:一、在莫斯科的外国人外国人专用公寓
    我们在莫斯科的生活就象“笼中鸟”一样。对于不是鸟的人来说,关在一个地方,不许自由展翅飞翔,实在是非常苦恼的。
    “外国人大楼”的院门口必定有警察的岗亭。警察不分昼夜地监视着外国人的行动。我们住的公寓面临萨德沃环行路,靠近在日本也闻名的大马戏场。《纽约时报》、路透社、法新社等美国、英国、法国的有影响的通讯社和报社的办事处及其特派记者的家庭,都集中在这幢公寓里,是所谓“离间共产主义建设的西方宣传报道机关的根据地”,所以戒备特别森严。
    除去在这幢公寓中工作的苏联人(管理人、女服务员、汽车司机),其他的普通苏联人不得到特别许可就一步也跨不进来。
    一般说来,门口有警察岗亭,盗贼就进不来。但是,我们住的公寓门口的这个岗亭怎么说也不象是为了防止犯罪而设立的岗哨。有这样一件事
    小偷进了某日本人的房间。主妇发现后,就追赶那个逃跑的小偷。她边追边喊,她嘶哑着嗓子请求岗亭里的警察“抓住那个人”,但是警察说他不能离开岗位,置之不理。
    外国人到苏联人的公寓去拜访,情况又怎样呢?虽然在法律上并没有特别禁止,但是实际上非常困难。外国人到普通市民家去是绝无仅有的。并且,在莫斯科的旧市区内,房荒极为严重。许多地方是四、五家共用一间厨房和厕所。谁家有外国人出入,别人家马上就会知道。美元商店
    使用外币的所谓美元商店,是莫斯科的外国人去得最勤的地方。
    在这种商店里,苏联货币卢布完全不能通用,只能用美元、法郎、马克、英镑、日元等外币和苏联国家银行专为长期逗留的外国人发行的一种代金券(美元券)买东西。总而言之,原则上是外国人利用的商店,然而,苏联人也有在外国工作过的官员、新闻记者、工程师、搞艺术的人,如果他们回国时手里有美元,就能够在这种美元商店自由地买东西。
    最近,对超额完成指标的优秀工人,已经发给美元商店专用的代金券作为奖金。
    但是,同美元完全没有关系的普通人如果想要以苏联国内价格的半价或者三分之一价格的钱购买在美元商店以外绝对看不到的优质外国货,就只有想方设法搞到外币。
    美元商店的门口必定站着专门的守卫人员,检查进入商店的苏联人。莫斯科唯一的美元食品商店有一个眼光非常尖锐的老年守卫,他那双尖锐的眼睛一次也没有把外国人和苏联人看错过,他能准确地判断出没有外币的苏联人,把他揪出来。
    “喂,那个年轻人!有外币吗?”老人伸出手来,拍拍那个衣着贫苦的青年的肩膀。
    “没有。没有那种东西。我只是看看。”
    “不行,不行,快出去!”
    简直和在海关的特别室中的搜身检查一样,苏联人进店要打开钱包让守卫看有没有美元,然后才松了一口气,进入店内;至于钱包里的美元是通过什么途径搞来的,则是另外的问题。于是,美元和美元代金券沿着黑市的途径在一般市民中间传来传去。
    这种美元商店的存在不能不给社会带来坏影响。我在莫斯科开始生活的时候,去美元商店的全都是外国人,但是在三年里,苏联人出人逐渐频繁起来,到我回国的时候,商店经常被苏联人挤得满满的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