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到西方去的车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5-01

    【本刊讯】奥地利《新闻报》四月二十八日刊登该报总编辑奥托·舒尔迈斯特尔写的一篇评论,题为《到西方去的车票》,摘要如下:
    星期四(二十六日)莫斯科的记者还不清楚中央全会是否在人事上有所变动,是否公布这个变动。所有迹象表明,会议的重点是讨论外交政策问题,星期五下午宣布的政治局内的变动也有这种迹象。勃列日涅夫成功地使领导机构一致地支持他的外交政策。完全有理由来谈勃列日涅夫的外交政策,因为总书记较长时期以来把这方面所有重要的活动都保留给自己去搞。其中有和美国签订第一个限制战略核武器协定,美国总统的莫斯科之行突出了接近的方针,促进了欧安会的工作,使维也纳的裁军会议的预备性会议慢慢地进行,另一方面在中欧则通过与波恩的条约固定了那种将成为莫斯科新的欧洲政策基础的状况。
    在苏联也并非所有发光的东西都是金子,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前几年里,勃列日涅夫的领导地位却是越来越加强了。尽管内部矛盾,特别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矛盾,制度上停滞不前,而且还有中国对手,凡此种种也都间接地有利于把政权集中在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手里。勃列日涅夫在国际政策方面的助手是葛罗米柯,他作为这方面了解内情的人,今后可能只会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葛罗米柯进入政治局,不光只是对此人的一种奖励,而且也应该看作是,这表明了外交路线的连续性。勃列日涅夫不久将前往东柏林,接着去波恩,今年夏天还将访问美国,驶向东西方缓和的前程的日程表看来已经制订出来了。至少是象莫斯科所设想的前程。
    格列奇科元帅也是勃列日涅夫的一位朋友和亲密的助手,但此入进入政治局是这次中央全会的一个独特的事件。因为迄今为止,苏联党经常是表现出来这样一种倾向,即不愿把职位很高的军人提升到最高政治领导机关。为什么现在又例外行事了呢?这里必然还有另外的原因,如果从苏联领导今后优先搞外交来看待问题的话,那么对格列奇科的突然任命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即想向军队保证,它们的利益将不会因为执行一条能够减轻经济负担并固定欧洲前哨阵地的缓和路线而受到损害。从积极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裁减军备在苏联对外政策的方案中将仍旧具有很大的意义。格列奇科应当做到,在同西方特别是美国打交道取得进展的同时,一刻也不放松本国的安全。而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的问题不光只是为“第二次打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的问题。
    谢列斯特的被撤职也可以容易地用这种解释来说明。这是自赫鲁晓夫倒台以后第一次这样做。但是撤销谢列斯特职务早就预料到了的。问题在于,他真的是乌克兰民族主义的一个牺牲品呢,还是这一指责就是要掩盖他是勃列日涅夫西方路线的反对者呢?
    如果人们再考虑到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头头安德罗波夫又提升到政治局的话,那么这一机构就从人事方面为去西方旅行提供了所有的前提条件。中央全会已经发了车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