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日《读卖新闻》文章:《苏提出集体安全,企图抢先以牵制美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3-27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三月二十日登载了它的特派记者大月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三极的心愿——苏联提出“集体安全”,企图“抢先”以牵制美中》,摘要如下:
    近来苏联又开始热中于大力兜售它的亚洲外交招牌“亚洲集体安全”设想。明知难于实现一年前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发表的亚洲安全五原则——不使用武力,尊重主权,不侵犯边界,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合作——恐怕谁也不敢反对吧。但是再进一步,要谈具体问题时,却总是含糊不清。
    其实,苏联的亚洲安全设想还不是“政策”。说起来,那只是近似气氛或者思想准备之类的东西。只要大体上想想亚洲当地的复杂情况和中苏对立,也就可以知道,并不存在这个设想会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实现的前景。克里姆林宫自己大概也早就知道的。也可以反过来说,因此,苏联才不拿出自己的方案,只停留在不明确的设想的地步。因为这样做,反对的就会少,亚洲国家的任何倡议,都能自由吸收。因此,至少在目前阶段,这个设想带有强烈的心理宣传的色彩,负有为苏联的正式现实政策铺平道路的任务。由于“结束战争”形势变得有利从越南实现和平的前后,苏联的报道机关就一齐突出了亚洲安全设想,在加紧兜售的背后似乎隐藏着克里姆林宫要在越南战后的亚洲展开积极外交的愿望。苏联报纸强调:为“确立亚洲集体安全体制的最大障碍”的越南战争的结束,产生了对苏联开展亚洲外交的适宜的形势。首先就是能够比以前更加公开追求美苏协调路线。
    尽管说为了对抗美中接近,出于不得已,在轰炸北越、鱼雷封锁的高潮中苏联欢迎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可是却大大损伤了苏联在亚洲国家之间的形象。但是越南的和平不仅把苏联拯救出了这个不好的环境,它还有促进美国在军事上从亚洲撤退,和进一步促使军事集团瓦解,增强亚洲国家自主趋势的效果。同美中两国相比,苏联同亚洲的历史关系是浅薄的,在亚洲的现有地盘中相形见拙。
    在欧洲,固定现状已经直接同苏联的安全联系起来。但是在亚洲,如果不谈中苏边界和同日本的领土问题,固定现状未必有利于苏联。尽管说“稳定”美中苏三极结构,实际上亚洲还充满着不稳定的因素。看来越南战后的亚洲将处于美中苏三极外加日本的这些大国在大动荡中摸索新均势的时代。
    苏联正是要求这种变化,特别在亚洲国家间迅速扩展的加强自主性和中立化的形势中寻找它展开新亚洲外交的机会。已经成为有名无实的东南亚条约组织、面临消散的亚太理事会,以中立化为目标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克里姆林宫对这种趋势是鼓掌欢迎的,起劲地要把这种新潮流包括到亚洲安全设想中去。经济攻势,稳步地布局在另一面,苏联经过精密的计算,正在亚洲各地区、各国进行慎重的现实外交的布局。例如在当前的焦点印度支那,一面夸耀在战时对河内援助的实际成绩,一面好象等不及解除鱼雷封锁似的,就迅速进行新的复兴援助。试图在和平以后的老挝巩固立足之地的活动也很引人注意。在柬埔寨虽然因北京有西哈努克亲王而很伤脑筋,但是在窥伺机会。
    对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经济、外交攻势也很惊人。其中对于争着同中国建立邦交的菲律宾进行的工作是典型的。去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访问苏联时,苏联的那种接待是非常隆重的,总统夫人去年因暴徒袭击而负伤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迅速发出慰问电,都完全是破例的行动。
    在越南战后的亚洲,苏联最害怕的是正式宣布苏联是“头号敌人”的中国的扩张。就是中国同美国、日本携起手来,要把苏联的影响从亚洲各地区排斥出去。在苏联的亚洲政策的基础中经常使人感到它有同中国对抗的意识。以日本为敌……在亚洲,继美中、日中接近之后,越南战后的亚洲国家中改善对中国关系的浪潮将会更加扩大,这是苏联早已料到的。
    一方面宣传“来自北方的威胁”,同时使人有一种印象,觉得中国改变为和平外交,培育对方国家内部的亲中国趋势,这样巧妙的北京外交使苏联越来越神经过敏。
    苏联认为“美苏关系压倒美中关系”,对美苏协调路线是有坚强信心的。但是日美中三国结成反苏联盟的“恶梦”却总是萦绕脑际。
    莫斯科欢迎田中的亲笔信,开始认真调整对日关系,在这背后也有企图事前防止这种反苏联盟的危险的心意。注视着越南战后的亚洲,开始动起来的苏联的亚洲外交和亚洲形势一样,也是非常动荡不定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