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新闻》 述评:《巴黎国际会议,新殖民主义崩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2-27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二月二十日刊登一篇述评,题目是《“美中”新局面和巴黎国际会议,新殖民主义崩溃》,摘要如下:
    二十六日将在巴黎举行越南国际会议。目前的焦点是,围绕确立越南民族基本权的做法,美、中、苏三国关系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局面。
    反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谋求重演“法属印度支那”的法国而进行的确立民族基本权的斗争形成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在那以后和取代法国并以支持西贡政权的名义进行军事介入的美国的斗争被称为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看来,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和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基本不同点是,前者的结局具有从殖民主义解放出来这一历史意义,而后者则意味着从新殖民主义下得到解放。
    在五四年,大国起主导作用的国际环境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日内瓦会议上。人们重视的不是会议,而是主要各国间乃至两国间进行讨价还价和调整,而确立当地——越南的民族基本权的问题却被抛到了一边。法国热中于准备把它在越南的负担转交给美国的条件,英国追求保护在亚洲的权益——英联邦的安全保障措施,美国从当初就没有进行南北统一选举的意思。
    另一方面,苏联外交战略的主题是德国问题。胡志明政权之所以同意采取与奠边府军事胜利不相称这种形式的分割案,是因为对规定两年后实施大选的协定抱有希望,但由于美国和西贡都拒绝参加签署日内瓦协定最后宣言而踏上了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道路。根据不介入原则予以确认
    从这种痛苦的经验中得到的教训是当事者举行会谈即巴黎谈判。因此,美国不得不在承认南越临时革命政府存在的基础上,签署规定尊重民族基本权和撤退美军的协定。当事者以外的各国处于这样的立场,即相互协商并保证当事者在没有干预的条件下进行了谈判,也就是说巴黎国际会议处于确认这一谈判取得的协议内容并保障有效地实施协定的立场。这明显地表现出不仅反共的多米诺理论而且新殖民主义也在开始崩溃。也可以说,日内瓦会议不可能重演了。日内瓦协定重点是放在统治地区的划分和划线上,而巴黎协定事实上放弃了划线工作,而以冻结现状停火为出发点,把南越的未来寄托在人民的动向和民心向背上。
    不过,既然关于南越未来的协定的焦点不是放在明确地划分西贡政府和临时革命政府的统治地区而是放在如何掌握人民和民心,那么,在南越境内,协定按照规定实施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相当大的曲折。而且,由于准许南越两当事者在停火后也可以从外部更换和补充其损耗的武器弹药和战争器材,所以在巴黎国际会议成功与否之前,尤其是美、中、苏三国在这方面实行自我克制是重要的关键。苏联谴责美中接近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以越南和平和召开巴黎会议为转机而迎来新阶段的美、中、苏三国关系的展开,以及亚洲各国为适应这一形势而发生的变化。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以越南和平为基础,经过泰国和老挝,从河内访问了北京。其目的是“重新建设越南战后的亚洲”,不过,其中心课题,无疑是要制订急行军的时间表,以便扎扎实实地朝着要以从台湾撤退为中心的美中关系正常化前进。而且,包括具体事务的积累和从台湾撤退日程在内的时间表,已在美中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大体拟就。
    “越南战后的美中关系的新局面”的核心恰恰在这里。
    如果能使美国从台湾的撤退同中国对解放台湾的安排和程序一致,那么围绕树立争取关系正常化的路标的美中的利益就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这不能不增加急于执行南进政策的苏联的焦急和不安。在基辛格助理到达北京的同时,莫斯科广播电台以美中接近为主题加强了对华谴责。
    巴黎的保障越南和平会议,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中苏争吵的场所,是占卜河内未来、印度支那以及整个东南亚形势的重要的标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