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日《周刊现代》谈日本的假想敌国问题的文章《调查解决了假想敌的自卫队机密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11-30

    【本刊讯】日本《周刊现代》十一月三十日号(提前出版)刊登吉原公一郎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日本机密文件——调查决定了假想敌的自卫队机密报告》。按语说:“把这个‘报告’看成是
    ‘虚构’,或者判断说是‘事实’,悉听尊便。有一个防卫厅秘密机关的绝密报告——以这个情报为基础,尽可能地进行了确认。其内容同日中复交有关……。”文章摘要如下:已向首相提出的“报告书”
    这里有一个报告。如果归纳一下它的内容,那就是:日本人对苏联的不信任产生于俄罗斯帝国以来的南下政策,而使这种不信任的感情固定下来的原因是第二次大战时苏联单方面撕毁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以后,苏联一直把日本当作假想敌国。自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也由于俄罗斯帝国的南下政策,而被夺去了大片的领土,这成了中苏对立的原因。
    在这种意义上,日本和中国在对苏联的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中国不是日本的假想敌国。
    另外,据通产省推算,日本在五年到十年以后,由于公害和农地成为工业用地,可以推测其结果将是不能收获农产品,所以有这样一个想法,即从中国进口大部分的农产品,相反的是中国进口日本的化学肥料来提高产量。
    另一方面,苏联最近两三年来农产品歉收,甚至连买面包也要排队;已经开始准备再一次把南下政策付诸实际行动……。
    向我们提供这个情报的是直到最近还在防卫厅长官直辖的机关负责情报分析的人物。
    他进一步说:“日中恢复邦交是对苏战略的需要。从表面上看,搞成了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是田中首相,在野党起到了巩固其基础的作用,但决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从前就希望从牵制苏联这个战争力量的需要出发赶快同中国恢复邦交,制订了复交的时间表。并且,实际上从佐藤政权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由政府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准备。如果从日本的立场来说,只有中国加强军事力量才能使苏联加强针对中国的军事力量部署,对日本的军事力量部署就会薄弱。苏联不得不大幅度推迟部署对付日本的军事力量,这将使日本容易准备好警戒苏联的体制。”
    也就是说,这个机关从自卫队的长期战略设想出发,通过防卫厅长官把主张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报告提交给首相了。防卫厅里有情报机关
    究竟有没有这种秘密机关呢?人们知道,在军队中有这样的机关,它在从前的日本军队中也同公开的部队的活动不同,在暗中进行着活动。但是,人们从自卫队不是军队这个原则出发,认为不存在这种组织,不曾触及社会的耳目。但不能因此就说在防卫厅中不存在这样的机关。一般地说,过去被认为是这种机关的是调查队和警备队,但是人们虽然说除此之外按理还会有什么,却没有掌握它的真实内容,这是实际情况。
    的确,在一九六五年二月十日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冈田春夫议员揭露的三矢研究计划,主要是研究在朝鲜半岛发生武力争端的设想下的对苏作战。
    另外,前海军幕僚长西村友晴曾经说过:“宗谷、津轻和对马三海峡是限制远东苏军行动的战略要地,是左右苏联向海洋扩张的关口。未必能期望北冰洋航线,如果考虑到宗谷海峡冬季要结冰,那么,确保津轻海峡的航行就是苏联在远东的重大问题。同时,如果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三个海峡不仅是压制苏联潜水艇的行动,保护第七舰队,保卫太平洋航线的安全的要地,而且是阻止从海上进攻美国本土、夏威夷和马利亚纳等的要地。”
    事实上,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海上自卫队经常同美国联合进行封锁海峡作战演习。
    允许军人的这种想法越来越横行无忌的难道不是四次防吗?
    陆上自卫队一直是按照日本陆军的传统想法进行演习的;这种演习常常在苏联的机械化兵团进攻北海道的设想下进行。四次防决定研制新型M71水陆两栖坦克作为到那时将起重要作用的坦克。这不必说是以对抗苏联的水陆两栖坦克为目标的。
    另外,海上自卫队在四次防中以反潜艇作战为目的装备反潜艇飞机、直升飞机护卫舰、导弹护卫舰等也是为了这一点。本来,海上自卫队显然没有把决不能说是强大的中国潜水艇看作它的作战对象;不妨说海上自卫队是为了把以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为基地的苏联远东舰队特别是其潜水艇围堵在日本海而存在的。
    在引起问题的秘密机关进行分析工作的人物说:“另外,日本的防卫线所以集中在北海道,是因为如果北海道被苏联控制,同朝鲜半岛联系起来,日本海就可能成为苏联的领海,从太平洋方面用海军进攻苏联就将不可能。但是,苏联对日本的戒心并不那么严重,反倒主要是戒备中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