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报报道:《来自爱沙尼亚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7-27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七月二日刊登罗伯特·凯泽从苏联爱沙尼亚的塔林发回的一篇报道,标题为《来自爱沙尼亚的一封信》,摘要如下:
    这个古老的日耳曼族的城市中大多数摆设整齐的单家独户和公寓住房的屋顶上有高高的电视天线。这些天线是朝着赫尔辛基方向的。据说,芬兰的电视节目在苏联爱沙尼亚是极为受欢迎的。
    爱沙尼亚人从他们同赫尔辛基的联系中得到外界的真正的消息。这是他们似乎保留特有的民族地位的许多办法之一,虽然从法律上说他们是苏联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爱沙尼亚人讲的是他们自己的语言(同芬兰语非常相似),他们保存自己的中世纪的首都,在艺术中坚持自己的比较开明的标准,一般地说造成了一种使人觉得与俄罗斯大为不同的气氛。对于住在莫斯科的西方人来说,呆在爱沙尼亚使人更加强烈得多地觉得像是住在家中一样。
    爱沙尼亚人口大约为一百二十万人,其中将近三分之一是非爱沙尼亚人,多数是俄罗斯人。俄罗斯族人口正在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力缺乏而促使从东部移民进来。三月,爱沙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讨论“对劳动人民进行民族关系方面的思想教育”问题——这显然是个迹象,表明爱沙尼亚人和俄罗斯人的关系并不理想。
    许多来爱沙尼亚的旅行者都注意到了这里反俄情绪的表现。本记者几天前的上午在一家咖啡馆里显然遇见了一个这样的事例。我要一些爱沙尼亚闻名的糕饼,我用俄语讲,同时又用手指着食品陈列柜。站在柜台后面的一个爱沙尼亚姑娘不肯回答我的手势,她用带当地口音的俄语说:“你该懂得你所住的地方的语言!”她的态度是不友好的。
    该共和国的俄罗斯族人口增长的速度快于爱沙尼亚族人口。
    爱沙尼亚一向生活在强有力的邻国的庇护或控制之下。塔林这个城市的名字是由两个爱沙尼亚文的词组成的,其意思是“丹麦之城”,因为在中世纪的三百年内它曾是丹麦人的。瑞典人、德国人和俄国人也在不同期间统治过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