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在克里姆林宫围墙后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5-26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五月二十二日电】(记者:海伦·托马斯)
    (原编者按:采访白宫新闻的海伦·托马斯曾随尼克松总统访问了中国,目前正随总统一行在莫斯科。她在这篇报道中把一个西方记者访问这两个共产党国家首都时的初步印象作了比较,感到不同之处比相似之处更为显著。)
    在尼克松总统到达北京的时候,随行的记者们有一种好象到了另一个星球的谨慎、冷淡但是精细的人们中间的感觉。
    在总统二十一日到达莫斯科的时候,人们得到的印象是粗鲁、直率。
    时值寒冬的北京在迎接尼克松时是冷淡但合乎礼仪的,没有盛大的场面和群众。但是,记者愉快地想起,保安措施是够予人方便的,记者们能一直挤到听得见尼克松和周恩来谈话的地方。
    气候暖和的莫斯科在迎接总统时也没有投给他什么热情,不过,场面显得比较盛大、热闹。在莫斯科机场上,正步接受检阅的军人人数多一些,乐队奏乐的声音好象也响一些,在尼克松的长长的车队驶人市区时路旁有大约十万人站着观看。
    但是,最明显的不同是苏联的保安措施之生硬和严格,使记者们在机场上就挨了闷棍。
    伏努科沃机场的草坪上、人行道上和门口处处都有带着步话机、戴着黑眼镜的便衣。他们把记者驱到了机场的一个大月台区,差一点使记者没法用候机楼的电话报道尼克松到达的消息。
    与此成对比的是,人们回想起中国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却是态度沉着,富有自信心。
    一位已在莫斯科逗留了几星期为访问作准备工作的美国专家说,他学会了俄国人的一句口头语——“NYET”,意思是“不”。
    但是,在这位观察者看来,同中国比较之下莫斯科也有一些优越之处。
    苏联首都是一个同美国任何一个城市一样喧腾的大都会。公路上、大马路上来往车辆和行人很多。此外,中国人民不论男女穿的是式样相同的臃肿的长裤和上衣,颜色不是蓝的就是灰的。莫斯科人的服装色彩丰富,有的剪裁很新式,没有男女分不清的现象。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五月二十四日电】(记者:海伦·托马斯)在克里姆林宫围墙后面:
    报道尼克松总统参加最高级会议的白宫记者团一点不怀疑他们是受到监视的。他们知道这一点。
    据地位很高的人士说,三百来名流动报界代表下榻所在的国际旅行社饭店,完全是由俄国秘密警察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人员经管的,一直到厨房里的人员。
    整个饭店充斥着特工人员,伪装成电梯服务员、电话总机接线员、招待员和酒吧女侍者。
    有些特务是休壮如男人的女人,她们由于在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在莫斯科游览时对她保护过度而引人注目。
    白宫一位负责的助手花了几周时间来谈判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装设几只记者用的电话,来报道尼克松的到达。俄国人同意了,在欢迎总统的那天上午,这位助手查看了这些电话。电话机在那里,可以打。但是当尼克松到达时,突然电话没有了。
    这位助手被告知说,记者没有必要在举行正式仪式时打电话。
    由于访问过中国,陪同尼克松访问俄国的一行人大倒胃口。除开黑面包和鱼子酱,食品是很油腻的,这对于在莫斯科过冬来说也许是不坏的,但是不能同周恩来所提供的美馐佳肴相比。
    莫斯科人是看电视的,他们甚至有年轻人演出的舞蹈节目,不是摇摆舞,而是一种模仿得马马虎虎的舞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