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日《每日新闻》文章:《中国的新京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5-25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五月六日译载(摘译)东京《每日新闻》上的日本早稻田大学讲授“中国戏剧”一讲师的文章,全文如下:文艺讲话三十周年京剧革命新成果
    在中国,五月是“红五月”,同时也是“文艺的五月”。毛泽东主席是在一九四二年五月在延安作“文艺讲话”的。每年都要对此举行纪念。在文化大革命最激烈的一九六七年五月,为了祝贺二十五周年,发表了作为文革成果的八个文艺样板作品(京剧五、芭蕾二、交响曲一)。
    今年五月是“文艺讲话”三十周年。从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红旗》(第二期、第三期)发表了两个革命现代京剧的剧本,显示了有关方面意气风发地准备迎接三十周年的同时,也令人注意到京剧革命进入第十年的新的成果。主题明确结构紧英雄人物教育深
    京剧革命(京戏的现代)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伟大的开端,在其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若干京戏被称作为“革命样板作品”、“革命现代京戏”。作为文化大革命的成果,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个京剧革命,是基于毛泽东主席在一九六二年所作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指示,由江青女士自一九六三年起着手对京戏改革的。而其巨大的成果的显示,则在一九六七年,发表了《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五个样板戏。此类新京戏的特征是重视剧本,但歌唱和武打则沿用旧京剧,同时,新戏都有明确的主题和紧密的结构,而特别是在教育人民方面,把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突出在主要着眼点上。过演边改边学习鲜明反映新生活
    这五个样板作品上演时,通过一边演出一边改进的口号,听取群众的批评和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本身。其后,在经过了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批判以及“九大”之后掀起的哲学学习运动高潮,在理论上更加深入。六九年底至七○年,再发表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的剧本改订本。
    今年发表的两个剧本之一的《海港》,是大幅地改动过的。另一个是以人民公社的农民为主人公的《龙江颂》。和其他的样板作品纯属解放前的斗争底题材相对照,这两个作品都鲜明地反映了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生活,这一点很令人注目。日人注视红灯记分析鸠山的本质
    在日本,芭蕾《红色娘子军》和京剧《智取威虎山》(都是舞台剧纪录片,一九七○年拍摄)都已公映过。自四月二十六日起举行的“中国电影节”——日中友好(正统)协会主办,除上述两片外,还将首映《红灯记》(舞台剧纪录片)。这个作品已经由《人民中国》等杂志介绍过。一部分人对此注视的,倒不仅是由于它是一个新的京戏,而是从恢复日中国交的这一点上考虑,像这样良好的文艺作品还别无他者。
    作品是以抗日战争时代中国北方为背景的。以铁路工人——地下共产党员李玉和为主角,描写他一家三代经历的革命斗争,我们可以从这里窥见到中国人民的理想底英雄形象和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令人注目的是作为歹角的名叫鸠山的日本宪兵队长的表演。
    在芭蕾舞和京戏里,对衬托出英雄人物的歹角形象十分重要。而这个叫做鸠山的人物,却是迄此为止,样板作品之中最最成功的歹角。从歹角不仅要表演出表面的戏剧化,还必须揭露其反动的本质这个观点出发,鸠山是李玉和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反对者,作为剥削阶级的世界观的代表登场的。两者之间也展开过哲学的问答。所以鸠山这个人还并不是单纯地作为民族仇恨的对象来描绘的。对于鸠山的描述必须好好的想想
    今天根据新剧木出现在舞台上的,是明确地标志出侵略者必然被人民消灭的观点。
    鸠山在游击队员面前以自己的军刀刺切,更加上一排子弹而被杀死的场面,是最后加上去的,为六七年的剧本中所没有的。这个作品,是中国强烈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声中所发表的“日美共同声明”后,在一九七○年所改的。
    在“宪兵队长鸠山”的刻划上,反映了对于剥削阶级、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中国人民的彻底斗争的决心。对现在中国,日本军人在舞台上以最精采的歹角登场的这件事,倒是必须好好地想想的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