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日本杂志《经济学人》文章:《动荡起来的台湾形势-----酝酿统一的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3-30

    【本刊讯】日本杂志《经济学人》周刊三月十四日一期登载该刊编辑部文章,题目是《动荡起来的台湾形势——酝酿统一的趋势》。摘要如下:
    美中联合公报造成的影响将会扩大到什么程度?目前受打击最严重的恐怕就是国府。
    在台湾以国府被驱逐出联合国、中国回到联合国为转机,提出了放宽言论统制的措施。迄今为止,一直被压抑的对国府的批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界中一跃而形成日益高涨的形势,说被驱逐出联合国是追随美国外交的破产。
    国府当局面临对国家政治这样强烈的批评,采取了开明的姿态,号召国内、国外,特别是在日本和美国的留学生中积极展开关于改革国家政治的自由讨论。其暗藏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学生力量的爆发。
    改革国内政治的呼声不只限于学生。台湾最大的新教徒教会、台湾长老派教会在去年年底要求实行一九四七年以来没有实行的大选。这个教会的信徒有二十万人,大部分是台湾省人。以台湾省人为主体的组织第一次提出这样的号召,因此受到极大的注意。
    言论自由化是以国府被驱逐出联合国为直接转机的,但是对政府的攻击是七○年的尖阁列岛主权问题以后表面化的。
    国府当局就尖阁列岛的主权问题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抗议,但是归还冲绳协定把该列岛划进了归还区域。这个既成事实的造成是由于政府的外交态度不明确,因而引起群众的不满。
    抓住国府的弱点,海外华侨的子弟也掀起了抗议的浪潮。在香港,以外省人为中心,组织了尖阁列岛统一行动委员会,台湾人的参加迅速增多。在美国,十一月底在华盛顿举行了全美中国同学反共爱国大会,要求国府当局就尖阁列岛问题明确表态。同时在纽约等全美五十三处成立了尖阁列岛保卫委员会。
    对于在本国有巨大影响的旅美华侨批评国家政治的动向有巨大影响的是去年旅美华侨知识界人士相继访问中国。去年夏季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得奖人,有名的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杨振宁为前往中国探望父病而曾暂时回国。这位教授在北京、上海逗留了一个月之后回到美国,在纽约、芝加哥等地举行了关于中国的讲演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还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何柄棣、有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夫人也正在访问中国。纽约留学生集团的机关报《群报》在最近一期(十三号)中连载何柄棣教授以《祖国近况》为题的报告。
    因尖阁列岛问题而遭到公开批判的国府当局,今年二月把尖阁列岛编入台湾的宜兰县,并决定三月中派调查团前往现地,在这个列岛上设置管理办事处。但是这种措施是否能足以制止早已展开的批评国家政治运动,却很成问题。
    借尖阁列岛的主权问题在广泛阶层中掀起的批评国家政治运动有转化为包括中国统一问题在内的更高水平的政治运动的趋势,同美中接近的活动相结合,不仅使国府,而且也使台湾独立派不能不应付这个新的局面了。中国统一运动的开始出现,以及由于美中接近而使美国放下台湾这个负担成为现实,意味着挖掉国府和台湾独立派存在的基础。于是国台合作的活动表面化了。积极推进这种设想的就是组成亲国府派的日本保守阶层中的一部分。这在目前已经是公开的事实了。
    这种国台合作的台湾独立运动的迅速转变,使独立运动内部开始分裂。
    按照美中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动摇了台湾独立运动的根基。
    包括国台合作的台湾独立运动因美中联合公报而遭受了打击,但是还有利用中苏矛盾的可能。然而这种可能性也比联合公报发表以前小得多了。
    中国回到联合国、国府被驱出联合国的直接影响是台湾的资本外逃的情况加剧了。据估计在中国回到联合国的前后,从台湾外流的资本已达到几千万美元到接近一亿美元的程度。流入香港、新加坡的逃避资金据说络绎不绝。
    外国资本向在国际上日益孤立的国府流入的数额大为减少。七一年一月到六月,外国人和华侨向台湾的投资数额是三千九百万美元,比七○年同期的六千四百万美元大大减少。看来这种减少的趋势将越来越加快。
    可以认为,去年十二月十七日决定中国银行移交民营,就是对付这种资本外逃的措施。原来中国银行的资本是三分之二由政府出资,其余的三分之一由民间出资的。政府所持股份随着银行移交民营,都卖给民间了。与此同时,名称也改为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董事长由台湾人林柏寿就任,对本省人采取融和政策。然而行长由大陆系统的人担任,实权仍然为国府所掌握。
    除了为对付资本外逃之外,中国银行改组为民营还有一个重要意图。官僚资本的中国银行海外分行及其他在外国的资产,在承认国府的国家改变为承认中国时,在法律上是归中国所有的。民营后在法律上有对抗的余地。应该指出这是确保海外资产的一种办法。
    美国企业参加春季广州交易会,决定恢复美中贸易,这对于国府的对美出口将会有长期的影响。这是因为国府同中国之间,在纤维制品等主要出口品种方面将互相竞争。
    一直是支撑台湾经济高度发展因素的吸收外资和扩大出口,预料都将越来越少,台湾经济的自立基础也将动摇。在削弱了的国府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中,批评国家政治的呼声和正在酝酿的统一运动将如何结合?台湾形势的动荡将更加激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