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在中国生活“显然变好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3-29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一月二十六日刊登谢伟思自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写的《还乡纪游之三》,题为《在中国生活“显然变好了”》,全文如下:
    是否给我们看的是一系列弄虚作假的东西?中国人肯定想给人以好印象,我们也会这么做的。但是在四川省和别处,我们看了外国人从前从来没有去过的许多地方(很容易分辨出在什么地方你是一个新奇的人物)。我们并没有被蒙住眼睛。你无须走进一个公社进行察看,就能看到许多新房子(公社社员盖的,并为他们所有),一路上驱车经过时就可以看到。而在从前,农村的新房子是很少见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显然好过多了。不再有饥荒和赤贫的景象。但是,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生活仍然是简单的、俭朴的和节省的。
    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甚至墨索里尼也曾做到了火车正点运行。对于中国的生活的气氛和质量能说些什么呢?作回答,就需要对中国目前的社会作长时间的和直接的了解,例如,有机会在一个公社里生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呢,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你可以了解人们现在普遍表示出来的态度,你要愿意,可以把它叫做一种精神、情绪或者心情。
    或许最能说明这种情况的一个词是平等。当然,它的例子就是人人都是“同志”。
    其他一些例子:在公路旁的一个饮食摊子处停下车吃点茶点,你邀请你的司机一起来吃一点。他来了,一点都不忸怩地参加谈话,悄悄地走开去买了一些柿子来(新上市,城里还没有卖),同大家分享。
    我的翻译(有相当资格的一位干部)在明陵同一个看守公园的人进行了谈话,谈论前不久挖掘出来的墓穴的秘密入口是如何发现的。这个看守曾参加了挖掘。他谈得很知情,很生动。但是最使我感兴趣的是他们谈话时的那种直率的、不分地位的方式。
    我们看见田里有一群人在收割,就停下车走过去了。他们在操作一部新的脚踏打谷机。他们回答我们提出的有关这部机器和收成的问题。反过来,他们问我们从哪里来。但是没有一个人感到畏惧而停止打谷。
    在广州,我们到一个大公园的饭馆里去。我们没去专门为外国客人设的装饰精致的地方,而在大厅里同“人民”在一起。招待我们的女服务员(她大概很少招待过外国人)懂行地介绍这家饭馆的拿手菜,给我们出主意,回答有关当地事情的问题,并周到地招待我们和她负责的其他几张餐桌(这家饭馆挤得满满的)。她问道,我们是否愿意参观一下这家饭馆,她这么做时神态自如,对这家(国营)企业抱有明显的自豪感。(五个人一顿午饭花了美金二元二角)
    是什么东西产生了这种新精神?显然有许多因素。
    中国已经从一个大多数人是文盲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多数人识字的国家。
    约半数以上的人是共产党人接管政权以后的二十二年中出生的。所有的儿童现在都上学,大部分上到初中。
    一旦有了阅读能力,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就可以继续下去。照管我们房间的服务员阅读《人民日报》,他们参加定期的小组会,学习毛的思想。最重要的是,随着人人都有了阅读能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和受过教育的人之间的,农民和老的文人之间的历史上的鸿沟缩小了,人们的自信心增强了。
    另一个根本的变化是妇女的地位。各行各业都向她们开放……享有同样的工资,还有诸如产假、婴儿看护和托儿所这样一些福利。一家生产卡车(现在连重庆也生产卡车了)零件的“街道工厂”的工作人员全是妇女。
    妇女在社会中处于从属的、受损害的地位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埃塞俄比亚的海尔·塞拉西皇帝抵达北京之前不久,我离开了旅馆,逛了一圈商店。当我想回来时,为时已晚。街道委员会动员起来的一批妇女负责着车队通过路线四周地段的交通控制,她们别着值勤证章。这些身体结实的家庭主妇封锁了每一条大街,她们是友好的,高兴的,甚至是有同情感的:但是马路封锁住了,我走不过去。
    另一个区别是人民解放军。它成了平民的楷模和政治上可靠的榜样。毛亲自号召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的座右铭“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了全国的口号,已为一切国营企业所接受,直到北京街头卖冰棍的小老太婆(戴着干净的白帽子,穿着干净的白围腰,推一辆整洁的白色手推车和一只装废纸的网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