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一个苏联人对最高级「共处」和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3-29

    【美新处华盛顿三月二十三日电】(国际新闻处专栏作家:巴里·布朗)题:一个苏联人对最高级“共处”的看法
    叶夫根尼·乔苏多夫斯基是一位苏联公民,他也是联合国秘书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在这一期的有声望的美国《外交》季刊中发表了一篇文章,目的是为了证明苏联保证奉行所称的“和平共处”政策的诚意。虽然他自称是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写的,但是,可以认为这当然是克里姆林宫完全批准的。
    因此,这篇文章的发表所以是令人感兴趣的,主要不是因为乔苏多夫斯基说的话可以完全按照它的表面价值看待,而是因为它表现出了他的领导在尼克松总统五月二十二日访问莫斯科的前夕显然希望表示出来的和解态度。如果乔苏多夫斯基提出的一些主张得到勃列日涅夫的响应(他自己谈到对美国即将进行的访问的看法时也发出了“和平共处”的调子),那将会大大增加这次最高级会议取得成功的机会。
    然而,首先,有必要对共产党的这个理论持通常的保留态度。
    作为共产党的信条和极权主义的一种产物,“和平共处”的主张算不上一种真正的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哲学。
    乔苏多夫斯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家关系”的意见就表明了这一点。他写道,这种关系“是受到社会主义制度所特有的、包括在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当中的社会规律、政策和标准支配的……。”看来言外之意是,苏联将继续坚持勃列日涅夫主义,制订这个主义是为了证明一九六八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是正当的
    ——而且这个主义看来同任何关于放弃使用武力和实行真正共处的有意义的理论似乎是不一致的。
    然而,尽管有这些必要的保留意见,但是乔苏多夫斯基提出的许多意见不可否认是富于希望的。他写到在许多方面进行合作的必要性的话是真正有见识的。特别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乔苏多夫斯基说:“必须设法愈来愈多地促进有关的人员来往,因为归根到底,人的接触是共处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勃列日涅夫的思想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那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使在这样非正式地表示看法的情况下,单是认识到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世界的必要性这一个事实就可能是一个好兆头。
    【本刊讯】美《纽约每日新闻》三月二十一日刊登一则报道,摘要如下:
    联合国秘书处的俄国工作人员叶夫根尼·乔苏多夫斯基在四月份一期的《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长文,谈到爱好和平的共处。在那之后只有几天,勃列日涅夫就用满怀希望的言词发表了讲话。
    这里认为,《外交》季刊的文章是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一个重要标记;它预言东西方之间在意识形态和经济方面继续有斗争,社会主义最后取得胜利——但是不经过战争。可以容易地看出这篇文章是勃列日涅夫讲话的前言或补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