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芬兰报纸社论:《尼克松中国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2-27

    【本刊讯】芬兰《赫尔辛基新闻》二月十八日就尼克松访华发表题为《尼克松中国之行》的社论,摘要如下: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和他同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会谈曾被人们誉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和新的大国政治时代的开端,但是访问产生的直接结果很少。赫鲁晓夫同肯尼迪总统在维也纳的会晤以及柯西金总理同约翰逊总统在葛拉斯堡罗的会晤也同样是令人失望的。历史表明,这样的最高级会晤所产生的希望是不能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有理由相信尼克松自己所讲的话:对他的中国之行不应该抱更多的希望。
    然而,在艾森豪威尔、赫鲁晓夫、肯尼迪和约翰逊时代以后,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尼克松之行的一个基本前提却正是这种变化:第三极出现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中国有它自己的弱点,但是它现在已成了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个成员。它自己拥有核武器,这种核武器的军事意义在不断增长。另外,北京正在上升成为第三世界的领导者。
    还是在几年以前,中国害怕美国将印支战争扩大到自己的领土。现在美国已开始从亚洲撤退,显然这将使中国领导人重新来估计形势。
    苏联呆在亚洲并是中国的邻国。现在苏联在亚洲和中国边界的军队比在欧洲的多。此外,苏联在意识形态、世界革命的领导中心地位方面同中国进行竞争。苏联还有着比美国要好的可能性干涉中国内政,并显然已设法利用了这些可能性。
    这也就是说:现在,对中国来说,美国的害处比较的小。美国比较容易被接近,而在这样的政治三角中,两者之间进行交易对第三者总是一种打击,接近有助于加强中国的地位,在对苏联的关系中也是如此。
    在美中接近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些困难的障碍。中国认为台湾是自己的,要求美国撤出印度支那并阻止日本发展成为军事大国。在所有这些问题中,美国是受着它所许下的诺言和条约的约束。
    美国总统还未单独访问过莫斯科和东京。从这个角度来看,尼克松到北京去对中国说来是在威信方面的一个巨大的胜利。中国取得这一胜利无需在其政策上作出真正的让步。
    无论如何,这次访问意味着过去的、有害于世界和平的互相对立的局面的突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次访问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可以算是进行接触的开始,随后,这种接触将可能产生具有真正价值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