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日本《读卖新闻》文章:《印度次大陆重新组合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12-27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连载了该报记者的五篇文章,总题为《印度次大陆重新组合的道路》,现将其中的两篇摘要如下:一切都依靠印度驻加尔各答特派记者武田
    达卡失陷,只不过是宣告了从此开始要长期写下去的《印度次大陆的悲剧》的序言的终结而已。看来,已暴露出内部病根的次大陆的既成体制,今后不得不踏上漫长的、苦难重重的解体和重新组合的道路。在悲剧的序言中,印度和支持印度的苏联占了优势。但是,任何人也不知道最后的胜利属于谁。印度次大陆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来展望一下内外的形势吧!
    攻陷达卡对于叫嚷着东巴基斯坦的分离独立的孟加拉国人来说,应该是实现“宿愿”的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尽管如此,可是,在巴基斯坦军队签署投降书的一瞬间,孟加拉国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偷偷摸摸的样子似乎说明了,带来这个“胜利”的真正主角不是孟加拉国。
    攻陷达卡,成了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分离的决定性一步。但是,从战争混乱的废墟中诞生的“新国家”孟加拉国的缔造者是印度,这是不能混淆的事实。
    人民联盟中的中产阶级成了和印度方面的合作体制的核心。据说,从四月底开始由印度军队建立游击队时,也首先彻底调查是否忠实于人民联盟。因此,在孟加拉国建立十万人的正规军的计划大大推迟了,只达到二、三万人。
    预料,孟加拉国政权将在印度的指挥下成为带有强烈亲苏色彩的社会主义政权。
    但是,这个社会主义政权的真正目标,似乎在于抑制住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左倾倾向,特别是要防止毛泽东革命派在农民中间进行渗透。以东巴基斯坦来说,在巴基斯坦独立的当时,只存在着地主和贫农两个阶级,拉赫曼主席所代表的中产阶级还处于刚开始产生的阶段。而且因为在这场混战中中产阶级受到沉重打击,所以,可以说新政权要巩固下来,除了以社会主义政策抓住贫农的心,同时靠解放军正规军和印度的支援着手解除过激派的武装之外,没有其他可以实现稳定的办法。可以说,这一点能否顺利地进行,将取决于同印度的合作体制如何。
    在经济上也不可避免地将依靠印度。只就接受近一千万难民这一点来看,印度不提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也是不可能的。印度已经显示了这种动向。在工业方面,孟加拉国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产品,它将成为取代过去的西巴基斯坦的印度特别是加尔各答附近的工业地区的市场。
    也不能否定把东西孟加拉变为一体而发展成大孟加拉民族主义的可能性。
    即将从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孟加拉国的前途,完全取决于在这期间是否能够扶植起支撑体制的稳健的中间阶层,以及靠国际援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稳定民生。如果在这些问题上失败,那么包括印度东部在内的革命风暴,也许会席卷而起。胜利者甘地也苦恼驻新德里特派记者九山
    战争是打赢了。但那种连续出现的赞美祖国的言论和国家舆论,不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这次胜仗,给印度的身边留下了什么呢?解决积弊的道路已经打开了吗?
    诚然,把东孟加拉收容在“势力圈”之内,在某一方面产生了向印度靠拢的可能性。有人已经开始传说,比拉财阀将在东巴基斯坦建立黄麻工厂。可以说,这保证了由于印巴分裂而分成两部分的孟加拉经济将因此而复活。据认为,特别是加尔各答由于得到轻工业原料供应基地而将苏醒,恢复以孟加拉为中心的元气。
    即便是建立理应包括在“印度势力范围”内的孟加拉国,也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政权的领导人和政策。孟加拉解放军的组成,是以印度始终支持的人民联盟为中心的。不过,共产党和巴沙尼民族人民党这样一些为甘地政权所难以欢迎的组织却拥有雄厚的力量。
    对印度来说,孟加拉问题常常是一把两刃剑。纵使把东孟加拉从西巴基斯坦手中解放出来是“正义”的,印度本身的西孟加拉已经萌芽的反政府运动,在政治上接近东孟加拉的过激派,也很可能成为投向甘地政权腰窝的一把匕首。
    孟加拉国政府必须立刻着手处理的是土地问题。但印度对此也必定神经过敏。东孟加拉如果搞土地改革,现在是最好的时期。但是,如果给予过去没有土地的东孟加拉的农业劳动者以土地,那么西孟加拉的没有土地的贫农将如何考虑呢?
    不清楚西孟加拉的过激左派纳萨尔巴里在这次战争中是如何行动的,虽说其势力一时衰落,但夺取土地的斗争火种随时都可以重新燃起。即使更简单地考虑也可以了解,亚利安系印度人对孟加拉人怀有难以消除的差别感,由于复活孟加拉经济圈而产生的孟加拉国家主义的发展,将给本来就有分离倾向的印度少数民族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对待孟加拉国问题上,另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印度将从哪里帮助复兴遭受战火洗礼的国土。重建需要庞大资金的公共设备,印度是负担不起的,这乃是常识。据说,实际上印度政府眼下并没有复兴孟加拉国的蓝图。
    “战后问题”不只是在孟加拉国存在,而在甘地政权的基本政策中也有很多。目前是担心发生通货膨胀。虽然最近几年纠正了极端的赤字财政,但贷款财政的方针并没有发生大变化。在最近的战争中,政府已从印度储备银行大量借款,结果使战争前就已出现的物价上涨等通货膨胀倾向更加严重了。有人简单地归纳说,今后很快就要威胁到生活,因为城市中产阶级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所以甘地政权将不得不“牺牲”这个阶层。
    如果战时“举国体制”结束,那么甘地总理将被迫实行表面上的社会主义化政策。保守派全面赞成战争政策,但是,如果不同保守派进行面对面的斗争,甘地总理的社会主义政策就很有可能以虚张声势告终。相反,如果致力于建立国有钢铁企业,那么则将削弱扩大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这种倾向已经出现。
    甘地政权经受国内改革政策的考验,也许会意外迅速地到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