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法《世界报》文章《印度是不是扩张主义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12-27

    【本刊讯】法《世界报》十二月十九日和二十日以《印度是不是扩张主义者?》为题发表了雅克·德科努瓦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印度是扩张主义者吗?这个问题可能使人吃惊,因为它同新德里的领导人一直想使他们的政策具有的“特别形象”截然相反,这种形象就是非暴力或不结盟。然而,这一问题之所以值得提出,不仅是由于迫切的现实,而且也由于动乱的过去。
    一九四九年,印度军队干涉锡金,镇压人民对那个与地主合伙无耻剥削贫苦农民的甘托克的国王进行的反叛,当时新德里公开接替了在十九世纪占领了西藏这一属国的英国人。锡金成了印度的保护国,以后一直如此。同一年,联邦加强了它对不丹的影响。在签署一项协定之后,它便立即“指导”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一九五○年,印度人帮助尼泊尔国王摆脱真正的“王室的主人”纳拉族的控制。但印度人在这个喜马拉雅山王国却从未起过象在邻近的两个小国那样一种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加德满都始终试图在西方与北京之间保持平衡。
    印度人还对西藏感兴趣,他们自以为是英国人在一九一四年的一项北京从未承认的协定之后获得的特权的继承者。一九四九年,印度人向拉萨派了军官和运送了军用物资。但在一九五○年,新德里没有继续满足达赖喇嘛的呼吁,在中国共产党军队进入这个地方之后达赖本想利用联合国。当时,中—印关系良好,周恩来在一九五四年还受到尼赫鲁的隆重欢迎。但在一九五九年,当达赖喇嘛在西藏发动叛乱时,北京指责新德里鼓动叛乱。当时《泰晤士报》在该地区的记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他写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为这种指责提供了许多证据。无论如何事实是,当达赖喇嘛决定逃跑时,尼赫鲁给了他隆重接待并广为宣传他的抗议。
    两国还有另一些争执,边界问题事实上从未解决。中国毫无困难地同尼泊尔、缅甸和巴基斯坦进行了领土问题谈判,但我们注意到,在新德里看来,最后那项条约毫无意义,因为它是关于克什米尔的条约;对此,北京回答说,这种协定不能预先判断克什米尔人民的前途。相反,关于在不丹东部五百多公里的领土问题却从未签署过任何文件。分界线在哪里呢?是在一九一四年的英国一西藏协定划定的旧边界,即“麦克马洪线”上,还是象中国人所说的再往南一点?周恩来一直建议进行讨论,但尼赫鲁一直坚持说,麦克马洪线没有“可讨论的”。一九五九年,达赖喇嘛逃跑之后,在喜马拉雅山发生了边界冲突。新德里指出中国在那里集结军队(但似乎没有很多证据),并声称要去援救不丹。被激怒了的不丹外交大臣当时提醒说,任何条约都没有规定这种武装干涉。
    尼赫鲁在周恩来于一九六○年四月对印度进行的长时间访问时谈了这个问题,结果完全失败了。在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印度把大批军队紧急调往边境,并修建了工事。十月份,新德里军队准备发动进攻,但是它对于对方力量的估计错误到难以置信的程度。
    在发生了多次事件之后,在印度巡逻队进入中国人防守坚固的一个地区之后,中国人终于进行了干涉。在几个星期内,中国人打败了新德里军队,当整个西方正在谈论“中国侵略和扩张主义”时,人们普遍惊异地获悉: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北京给其部队下令单方面停火。因此,这谈不上侵占:中国人撤退了,没有利用他们的优势向前推进,并再次重申,他们准备谈判。中国象对待苏联那样,不大是想要改变边界,而是设法签订新的条约,因而,它不愿意同某些在殖民帝国绘制的地图上作文章的邻邦继续谈判下去。
    关于一九六二年的冲突,诚然很难谈得上印度的扩张主义,但是,这一严重事态加剧了本来已是太多的事件和危机,从而使这个事件不能不被看成是(遗憾,在全世界己广泛传播)为了用舆论来美化潜在的民族主义而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诉诸武力解决的迹象。印度在一九六一年毫不犹豫地使用了它的武装力量收回果阿。在这一事件之后,国大党主席立即说,印度应该占领在巴基斯坦管辖下的克什米尔地区,应该驱逐驻在中国边境的中国军队。
    印度很多领导人认为,光是巴基斯坦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障碍,他们利用东孟加拉实行自治的要求和叶海亚将军的残暴镇压来帮助分裂这个由真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家。无疑,甘地夫人有朝一日必将解释她为什么从一九七○年三月底开始匆忙让议会通过一个文件,这一文件实际上具有承认一个独立的孟加拉国的意义。这种坚决的行动排除了任何妥协的可能性,随之而来的(但是人们很晚才知道)是积极准备军事干涉和训练很多孟加拉游击队员。
    因此,印度不同程度地对锡金、不丹和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实行监护。这种监护可能对孟加拉国前途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印度本身,当局谋求粉碎其东北边境的那加族自治运动。新德里无视它自己国民提出的要求,而当这种要求在巴基斯坦出现时,新德里便毫不犹豫地说这种要求是正义的。当一个地方当局(即使它没有任何分裂主义念头)与政府的路线有太大的矛盾时,它便被迅速地解除职能,该地区便被置于中央管辖下。由于担心团结问题,实行统一也许完全没有错,但是这种统一总不能靠给外国某些教训来建立。
    无论如何,中国人十二月十六日提出的谴责值得注意,据这些谴责说,印度的一支巡逻队在锡金边界雪封的小路上前进得有点太远。一九六七年已经发生过一些事件。正是在这类不祥的争吵后,当尼赫鲁拒绝谈判时,一九六二年的冲突就爆发了。这一次,看来事件不是发生在有争议的地区。在“有争议”的领土上巡逻队之间的相遇很可能导致外交方面的争吵,因为各自都要搬出自己的老论据,而在每个人都承认是属于中国的地段上发生交火就可能变成更加深重得多的危机。
    谁也不会忘记巴基斯坦在刚刚使印度次大陆流血牺牲的悲剧中负有的责任。但是,下面这一点是难以否认的:新德里政府抓住这一机会为它自己的野心服务,此外,不管怎样也是为苏联的野心服务,并且从而冒同中国发生旷日持久冲突的风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