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日本《新评》杂志文章:《日中复交和台湾帮的内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11-27

    【本刊讯】日本月刊杂志《新评》九月号在《紧急通讯》栏登载了明治大学教授富田信男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日中复交和台湾帮的内幕——在尼克松访华的轰动中我们的执政者在考虑什么?》现将这篇文章中的三节《自由民主党鹰派“元老集团”》、《财界“亲国府集团”》和《小国府派》,摘要译载如下:自由民主党鹰派“元老集团”
    在我国一般被称为”台湾帮”的支持国府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是直接同蒋介石总统联系,而且在日本决定对华政策方面有着很大影响的由岸信介、贺屋兴宣和石井光次郎等人组成的自由民主党鹰派“元老集团”。
    第二是日益加深同国府的新兴势力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蒋总统的大儿子)合作的长谷川仁和玉置和郎等自由民主党的“青年集团”。
    第三是介乎日台双方经济界之间也可以叫做“特权集团”的人。
    就中发言权最大的乃是“元老集团”,也是支撑佐藤内阁的一根重要支柱。佐藤首相之所以既不能决定“打开日中关系”、也不能决定”一个中国,一个台湾”,始终无所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由于这个“元老集团”的牵制。
    “元老集团”的核心岸信介是一位人所公认的“反共十字军”的旗手。他的言行有着一贯性,不象他弟弟佐藤荣作那样左顾右盼。可以说,他的战略是:认为同北京建立政治关系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这种判断,要在此之前确立反共体制。正是为此目的,在战后的首相当中,他第一个访问了台湾。直到最近,他也是每年三次访问台湾,同蒋总统举行会谈。他是国府最信赖的人。
    贺屋兴宣的影响只限于政治上的发言,石井光次郎和船田中的份量正在日益减轻。而岸信介却依然健在,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有影响。其适例则是岸信介在由他当顾问的“日华合作委员会”这一机构中的作用,在诸如向台湾提供日元贷款等许多方面,他都拥有与众不同的发言权。
    日台之间的重要渠道“日华合作委员会”日方主要人物是:顾问岸信介,临时主席委员石井光次郎,常任委员泽田廉三(前驻联合国大使),堀越祯三(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和矢次一夫(国策研究会常任理事)。据料,其中的矢次一夫是战前的“满洲浪人”。
    尼克松决定访华,使得日华、日韩两个合作委员会不得不因为暂不出席它的会议的大企业接踵出现而加以重建。不过,尽管是在这种悲观形势下,岸、贺屋和石井等“元老集团”以及与他们相关的矢次等人并没有死心。他们支持佐藤,推举”岸信介的王子”福田赳夫,试图卷土重来。
    国府首脑在下届总裁选举中最期望的就是这个福田。
    总而言之,这个“元老集团”是国内打开日中关系的最大的一堵墙。财界“亲国府集团”
    如果说在政治上对决定接近国府的对中国政策方面最有影响的是岸信介等人的”元老集团”,那么经济界最有影响的则是以植村甲午郎为中心的经济团体联合会的首脑集团。植村甚至说:“要抹煞周恩来四原则。即使同共产党中国的贸易完全停止,日本也不会亡国。不要因周恩来四原则而惊慌失措。”
    植村的话说得对吗?让我们稍微看一看日中贸易吧。就日本一九六九年度向中国的出口而言,对台湾是六亿美元,对大陆是三亿九千万美元。而进口方面,台湾是一亿八千万美元,大陆是二亿三千万美元。在出口方面台湾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在进口方面则是大陆多。(《朝日年鉴》一九七一年版)
    然而无论怎么说,在我国的出口总值中,台湾占百分之三点八,而大陆却占百分之二点四。在进口方面台湾占百分之一点二,大陆则占百分之一点六。只要目前的贸易结构不发生大变化,或许可以说植村的话是对的。但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要看行业如何,同中国大陆的贸易比重也是很大的。第二是大陆的潜力问题。
    首先在出口方面,肥料业界去年向中国大陆出口了五百四十七万吨,占全部生产量的将近一半。钢铁是一百五十万吨,仅次于美国,大陆是居第二位的大顾客。此外还计划大批出口汽车和车床等品种(《读卖新闻》七一年三月二日)。进口方面则以肉、鱼等食品和生丝等纤维制品为主。但倘若考虑到埋藏着的地下资源的远景,则有很大的吸引力。
    有人胡乱议论说:“如果说讨嫌话,那干脆断绝经济关系。”但对方是大陆,和日本人不一样,尽管生活艰苦,也不气馁,它会找到日本以外的贸易对象而扩大贸易。
    如上所述,财界亲国府派的头目是植村甲午郎。他继承了前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石坡泰三和前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足立正的立场。植村自一九四○年从商工官僚进入煤炭统制会以来,一直过着集团生活,在商工省的时候就同岸信介是莫逆之交,具有一脉相承的鹰派因素。五三年他认为“日美安全条约对日本是绝对必要的”,在经济团体联合会里组织了防卫生产委员会。在岸内阁时代,岸信介访美前夕,他到美国,为岸信介打头阵。在举行有关向南越赔偿的谈判时,他又奔赴越南。
    在同样是岸信介时代的五八年,他成立了向自由民主党捐献政治资金的总归口“经济重建恳谈会”(即国民协会的前身),从财界募集了四亿日元。
    帮助这个植村的亲国府派是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堀越祯之。他是财界代表,是日华合作委员会的常任委员。另外还有三菱重工业公司董事长河野文彦和川崎重工业公司董事长砂野仁等人。这两个人都是军需工业的负责人。
    总之,以植村、堀越为核心的财界主流是鹰派,他们阻挠打开日中关系,牵制以佐藤首相为首的实力派领袖。然而木川田一隆等经济同友会的鸽派则希望奉行新的对华政策。小国府派
    如果说政界“元老集团”和财界主流派是大联盟的鹰派,那么政界“青年集团”和“特权集团”,还有外务省的国府派,就可以说是小联盟的鹰派。
    从国府方面来说,在决定对日政策过程中最有力量的乃是深得蒋总统信任的张群秘书长。他和日本的“元老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新兴的蒋经国行政院副院长却苦于缺乏同日本联系的渠道。
    于是蒋经国通过担任他从事政治活动的据点“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的副主任委员、而且又是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心腹李焕,来努力形成新的亲国府派。
    其活动对象是自由民主党参议院议员长谷川仁和玉置和郎。以他们为核心,正在形成“青年集团”。他们或者会成为新的渠道,但在党内能够发挥多大影响则是个疑问。
    另外,据认为还有一些同香蕉和柑橘类商人有关的人。应该说他们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今年一月以坪川信三为团长、应国府的邀请而访问了台湾的青年安倍晋太郎等人,在目前反而是值得注意的。
    这样看来,这些活动几乎是罗网各派,可以说国府亦是抱有某种希望而加以邀请的。在外务省还有根深蒂固的亲国府派。
    虽然上述“小国府派”的分散影响极小,但是它们忽而放出广告气球,忽而抛出反对放弃国府论,从整体说来,它们正在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