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泰晤士报》社论《通往北京路上的障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08-28

认为美对联大提出的中国席位问题的项目太混乱,甚至无法列入议程;美只有承认搞「两个中国」政策的失败,否则尼克松就不必去中国了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二十五日发表一篇题为《通往北京路上的障碍》的社论,摘要如下:
    来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消息表明,由于尼克松总统希望访问北京,人们对一个老问题重新有点感兴趣了。这个老问题就是:究竟应当邀请被称为中国的两个对立的政府中的哪一个去占据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这些年来,一直在根据两项动议来辩论这个问题。一项动议要求接纳人民共和国,而驱逐蒋介石政府,另一项动议主张把这个问题推迟到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赞成这样做的时候。
    现在联合国宪章专家指出,不存在驱逐问题,如果一个政府被认为代表中国,那末另一个政府当然就不代表中国,因而必须退出,因为它没有席位。如果它那时希望申请以一个新的名字作为另一个国家参加联合国,那完全是另一个问题。
    尼克松先生在宣布他打算访问中国以后说,美国将同他的朋友站在一起。这种态度也许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则是不容易策划的。
    现在美国在下届联大议程中提出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不要求让一个政府进去,把另一个政府排斥在外,而把这个争执放在一边,作为一个由争执的双方解决的问题,然后要求联合国正视这个问题未得到解决这样一种现实状况,而寻求某种方案,使两个政府暂时都能得到席位。没有人能完全知道联合国如何这样做。的确,有些人认为这个项目太混乱了,甚至难于列入议程。
    也许美国的动议没有成功的希望。给北京以外交承认的趋势仍在发展。如果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谋求一种光荣的退却,就像他们谋求从越南退却一样,他们就必须接受他们的“两个中国”政策的失败,而使北京终于在欢呼声中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国被接纳入联合国。否则尼克松肯定不必收拾行装到北京去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