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历史的潮流谁也不能使它倒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07-29

    【本刊讯】日本《经济学人》周刊二十七日的一期登载了《每日新闻》首任驻北京记者、每日新闻调查委员新井宝雄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尼克松访问中国的背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的大布局》,摘要如下:历史之“窗”已经敞开
    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明年五月以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实际导演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的因素,与其说是这些特定的人,倒不如说是目前剧烈动荡的世界形势。尼克松总统自己说:“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能不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果考虑美中关系的戏剧性接近,那么,就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是越南战争。美国在越南节节败退,这显然是尽人皆知的。
    美军撤退正是历史的必然。那个要看越南战争如何演变甚至不惜决心打一场美中战争的中国,有了极大的信心,同时也有了行动的自由。不仅仅如此而已,美军实际上从越南撤退,很快就产生了美军也从台湾海峡和台湾地区撤退的前景。“人民外交”的分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增多,这也是左右美中关系的一个因素。这就是所谓历史的潮流,谁也不能使它倒转。
    推动美中关系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所谓“乒乓球外交”的影响愈益加重它的分量并扩大其范围,揭开了所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人民外交”的序幕。
    其结果是吉祥还是凶祸呢?显然是吉祥。随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美国新闻记者及其后进入中国的西方记者的报道,大体上都正确地抓到了中国的实情。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希望同中国和解的呼声也迅速高涨起来。中国方面对美外交的基本信念是:“如果美军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那么中国与美国也完全可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和平共处的关系。”而美国国内希望同中国和解的呼声则意味着,让美国国民更广泛地了解中国方面对美外交的基本信念的基础已经扩大。
    形势就是如此地发生了大转折。也就是说,无论拿哪一个因素来看,事态都是决定性地朝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且,这些因素现在互相关联,甚至正在开始取得积极性的效果。促使事态如此急转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由于全世界的人们已开始强烈地意识到中国渡过了激动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并已开始用新的步伐勤奋地重建国家的现实。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具备了跃进的姿态。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妨认为,基本上肃清了刘少奇路线而消除了后顾之忧的中国,就有可能大胆地展开它的路线。
    另一方面,美国现在显然被置于受抑制的境地,对内对外都正面临着多灾多难的局面。长此发展下去,究竟会落到何种地步,这将是全然无法预卜的。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明年将进行总统选举。已经有人预料,这次选举正是美国开国以来名副其实地以美国命运为赌注的一次严峻选举。摆脱美国这种困境的道路是什么呢?就是说,仍然博取美国国民的信任而蝉联总统要职的秘诀究竟何在呢?基辛格特别助理等人所选择的道路,终究是由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胆而又出色的一步。
    中国早就稳操了主动权。因为这样做就能够更加坚强地贯彻自己的外交原则。这样一来,美中两国的呼吸就合拍了。不言而喻,这也将会恰如其分地起到有助于尼克松总统声望的作用。因为,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和探求世界和平的努力,没有理由不受到世界民众的欢迎。事实上将导致承认中国
    尼克松总统肯定有机会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恐怕恰在北京闭幕之后的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等中国方面的领导人彼此交谈。要看何时进行这次访问,对于会谈的议题也可能发生若干分歧。除了召开关于越南问题的国际会议和处理台湾问题等当前面临的各项问题外,也会谈及中美两国建立邦交的方法。
    不能认为美中关系会由此而一举求得解决。然而尼克松总统走访未承认的中国这件事本身就会产生“‘事实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效果。
    美国不久就要渡过台湾问题(“渡过台湾问题”六字下原文有着重点——本刊注)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
    事态当然肯定会曲折发展。但美国必将同中国建立起它所说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关系。周恩来、基辛格的会谈,无疑使中国方面有了那种坚强的信心。
    可以说,发出一片哀鸣的,唯有没有任何定见、缺乏自主性和历史观的日本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