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日本《产经新闻》文章:《美中关系的迅速发展和中国的目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07-28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七日刊登了该报国际部相川宏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美中关系的迅速发展和中国的目的》,摘要如下:
    尼克松接受访华和这之前的“乒乓外交”,是以毛泽东主席去年十二月十八日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说的一段话为开端的,这一段话说:美中两国人民之间没有理由存在偏见。尼克松总统如果想来,我愿意和他谈。
    从过去中国的严厉的对美对立姿态来看,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从这一点上看出了中国的灵活性,但是考虑一下其背景,要指出的是,中国基本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变。
    《人民日报》等三家报纸、杂志五月二十日共同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中强调说:“国际反美统一战线空前发展,尼克松政府在印度支那日暮途穷”,可以说这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中国的见解。
    这里必须想起的是,中日战争之后在重庆进行的国共谈判。那时,毛主席同蒋总统进行了四十五天的谈判,这表明了“谈判也是一种斗争”的见解。中国认为目前的国际形势也符合当时的情形。
    这样来看,中国开展“乒乓外交”、接待基辛格助理,在同周总理的会谈中,邀请尼克松访华,可以认为其目的在于“通过谈判进行斗争”。因此,乍一看,认为中国的姿态改变了,但并不意味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本身有了变化。
    虽说尼克松总统接受访华,但是中国的这种严厉的姿态,使得在现阶段对前途不能一味地乐观。但是,现实政治家的尼克松总统就任以来没有对中国进行过谴责,而且放宽对中国贸易的限制、撤销到中国旅行的限制、进而称呼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呼吁同中国对话(今年二月的《外交咨文》)等等,采取了向前看的中国政策,因此,他肩负着实现历代总统所没能完成的同中国和解的期望,中国方面当然也会积极地评价这些措施。
    由于“乒乓外交”而受到中国邀请的美乒乓球选手队,回美后的反应对中国是善意的,因此,中国当前想促进同学者、新闻记者以及实业界的来往。另外,可以预料,已经宣布的中国乒乓球选手团将访美这自不消说,新闻记者将应美国民间团体的邀请访问美国等,从而将在美国国内开始积极地制造舆论。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七日刊登了该报记者星野写的一篇短文,题为:《毛战略将达到最高潮,同敌人谈判也是针锋相对的一部分,以重庆谈判方式的真实价值为赌注》。摘要如下:
    尼克松访华的最高峰,无论怎么说,都将是实现迄今一直被看成“幻梦的会谈”的“毛泽东、尼克松会谈”。
    不言而喻,中国把同“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彻底斗争作为外交基础,尤其把国际反美统一战线的团结和加强作为最优先的课题。对于这样的中国说来,恐怕不能设想它将“绕过”正在同美国进行战斗的北越等国家而进行“同美帝的直接交易”。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从九大以后,在国内,毛主席的“重庆谈判”方式已成为全国性的“学习”对象;还一直努力排除“极左派”。恐怕可以说,这是一种周到的考虑,以便让人们事先理解领导人参加行将到来的美中首脑会谈的想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