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国外研究不用化学剂的灭蚊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05-31

    【本刊讯】香港《工商日报》三月十九日报道:
    在灭蚊运动开始之初,灭蚊专家使用化学药品做武器,大量使用滴滴涕杀虫剂。但可惜蚊虫很快就产生了抵抗滴滴涕的免疫性。
    故此,科学家们就必须找出一种新而有效的灭蚊方法。在这种要求下,一项可能的办法是对蚊的生殖情形加以控制;生物学家为此进行了一项称为“不相容因素”的实验。
    这项实验可以用一个例子解释:如果在一个蚊虫繁殖地区内,放出大量不同种的雄蚊,结果,这些异族雄蚊与该区内的雌蚊交尾后,所产生的结果,不会是一种新血统的蚊。因为那些雄蚊的异种精子,是不可以和该区内的雌蚊的卵子结合的。
    这项实验的结果,使灭蚊运动的成功希望大增,因为,雌蚊的寿命平均只有两个星期,而在这段生命期间内,只会进行一次交尾。
    西德约翰葛坦堡大学的李云教授,自一九四八年开始就进行研究蚊的生殖问题。他曾实地进行了一次上述的“不相容因素”实验,取得相当程度的成功。
    在一九六七年,李云教授在缅甸首都仰光以北约十英里的“奥磅”乡,进行实验,那村落的周围,是一个生长有斑蚊的地区。
    李云教授在那里放出了大群“异族”的雄蚊,过了数天后,他检验该区的雌蚊所产生的卵,发现“不相容因素”已产生了预期的作用,那些卵是不能育蚊的。
    实验进行了八周,在这期间,不断有新的异族雄蚊放出。结果,这个地区内原有的蚊种全被消灭。
    这项实验结果,显示可以培养一种交尾能力极强的“不相容”雄蚊,这使它可以和数只雌蚊交尾。
    这样就可以使灭蚊行动所需的时间相当的缩短。
    李云教授在获得初步成功后,现已继续研究寻求新的灭蚊方法——使蚊自行灭绝。
    在一九六七年年底,李云教授终于发现了“位置交换”系统,将蚊的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位置转移。
    一只在实验室内培养的两、三日大的蚊,如果将它的精子加以三千五百“伦琴”(X光强度单位)的放射性的话,精子内的染色体组合就会自行颠倒分裂。
    结果大量即将出生的蚊,胎死卵中,因为由不完整的染色体所构成的胚胎,是不可能生存的。这种半不育的情况可以使蚊的繁殖减低百分之五十至八十。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将一批批的半不育的异族雄蚊放出,到了第二代的蚊出生时,数量就开始下降,减少了大约百分之四十四。
    而要将一种血统的蚊完全灭绝,大约需要经过五、六代新蚊的繁殖时间,但这个时期是可以作进一步缩短的。
    目前,李云教授正在法国南部进行一次为期三个月的实验,采用他的“位置交换”技术。
    他深信,采用这种新方法来灭蚊,比较使用化学药剂便宜,约需化学剂的三百二十分之一的费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