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中国(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0-10-30

    在这次访问期间,我们有机会观看了以革命现代京剧为主的几个革命样板作品。我们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到,今天,特别是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中国正在认真地努力创造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的情况。
    在此期间,我们观看了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革命现代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伴唱《红灯记》等。除此以外,我们还在上海观看了革命现代京戏《龙江颂》。听说这还是一部正在创作过程中的作品,今后还要经过若干修改才能公开上演。
    在莫斯科时,我们经常到大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等地观看“有名的”芭蕾舞、歌舞和戏剧。在这些剧院演出的大多是所谓的古典剧目,但多是些以恋爱故事和过去贵夫人的风流故事为主题的剧。在这些剧场里,可以说几乎根本没有起码的革命的、社会主义内容的作品。虽然偶尔也有以列宁等为主角的现代剧,但不管怎么说,其内容也跳不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范围,因此,一般的也不受欢迎。
    革命后的苏联,在文艺方面国家给予直接的财政援助,进行保护,非常谨慎地保存了古代的艺术作品。在剧场方面,不惜花费金钱,修建了非常华丽的舞台设备,对有才干的艺术家给予高薪的优厚待遇,票价对一般工人来说也不算太高,谁都看得起。但是,就这些剧场里所演出的节目来说,都是些《天鹅湖》、《安娜·卡列尼娜》、《三姐妹》、《蝴蝶夫人》等。因此,可以说革命为了大力保存沙皇时代的贵族文化、资产阶级的文化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即使在工业、农业领域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并不是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就能自然产生出来的。仍然要为创造适应于这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文化、艺术而做出艰巨的努力。在文化、艺术领域里不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行的,这一点,在苏联是极不彻底的。与这些文化、艺术部门有关的人们的思想改造也没有很好地进行。这些没有得到改造的资产阶级分子多数遗留下来,并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亲切保护,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从事工作。毛主席曾经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对于这些所谓的“古典”作品进行大力保存,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新作品不去努力创作,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在苏联的很多人中间,仍然留恋于社会主义革命以前的作品,对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作品,特别是描写现实的作品不感兴趣。在文化、艺术领域中,人们还强烈地留恋着过去的旧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以后,美国、西欧等西方的现代电影、音乐等大量涌进苏联。由于本来就没有创造出真正的好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又不彻底,再加上对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没有足够的警惕,因此,特别是年青的一代立即变成了美帝国主义文化的俘虏。在这些年青人中间,美国的颓废的爵士乐博得了大多数人的欢迎,西方堕落的发型、服装等也开始流行起来。以前的革命歌曲几乎不能唱,现代的、新的革命歌曲连一首也没有。
    教我们的一个苏联教授谈了他的一个非常悲观的想法,他说:“在苏联,革命前与革命后相比,虽然在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文化、艺术上并非如此。文化、艺术这个东西,并不因为社会的进步就能相应地向前发展。”比如说,把革命初期创作的爱森斯坦的《波将金号战舰》和现在在日本上映的《欧洲的解放》这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的影片作个比较,就可以知道苏联的文化、艺术是怎样的。前者虽然还处在无声电影阶段,但具有革命的气魄,能够激动人心;后者虽然是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摄制成的彩色宽银幕电影,但毫不动人,和资本主义国家用大量人力物力所拍摄的战争影片没有什么两样。
    虽然谈得有点离题,但在现在的中国舞台上,已经清除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工人、农民、解放战争中的士兵已成为主人翁登上了舞台。
    (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