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英“金融时报”谈香港经济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7-05-26

    【英新处伦敦21日电】伦敦“金融时报”今天发表的关于香港经济的调查,说明香港平均每人的收入也许在远东任何国家中算是最高的。
    调查回顾战前香港从货物集散地的贸易中收入的情况,当时大陆中国是它最主要的顾主。大陆中国从香港输入的数量在1938年占香港输出总额的38%,在1953年下降到4%。文章强调说,香港决没有让这种情况给香港经济造成损害,因为“香港已经由于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亚、泰国、日本以及其它地区大大地扩大市场而补偿了对华贸易的减少。”
    香港把它从货物集散地的贸易中积累起来的知识转而用到良好的用途上以发展轻工业品的市场。香港一直是用轻工业来补助自己的经济的。调查说:“1940年在香港登记的工厂一共有800家,工人总数三万名;而1955年登记的工厂有2,925家,工人总数几乎有十三万名。”工业是逐月继续发展的:1952年申请开业的工厂每月平均九家,1956年1月至11月份每月平均申请的工厂增加到26家。从这些战后的工业中生产了愈来愈多的产品,产品种类很繁多;除纺织品以外,还有胶鞋、金属制品、电气用具、食品和饮料、油漆、塑料、帽子、绳索、水泥、纸烟、火柴等。
    文章对香港的政治前景表示乐观。它最后说:“在香港,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有,但是这些中国人大多珍惜他们目前的优越地位,情愿尽可能地长久地让政治问题和行政问题由英国人去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