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因怕触犯美国人们不敢公开谈论时事只有大谈古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8-11-28

    【本刊讯】香港“晶报”25日发表文章,谈蒋帮人士在美国控制下不敢谈论时事,只好谈古喻今。该文下:
    (“晶报”台北24日航讯)由福建海岸轰过来的炮声,绝不震撼台北人士之心弦,最震撼台北人士心弦之声音,却是英美不绝发出“托管台湾”之论调。像“明星论坛报”的一番话,说要把台湾托管十五年,就使人闻之食不下咽。虽则草山老人满有把握的说:“一定不成事,中共一定反对”。但台北人士心里会这样想:“我们既把生存希望寄托于中共,又为甚么不与中共弃战言和呢?”可是,谁也不敢说出口,不是怕触犯老人,是怕触犯美国。台湾人现在美国的刺刀下战战栗栗地生活,只好把此“心声”,以古喻今地,大谈古人,以喻今日。美国人对中国历史,本来就肤浅得很,不怕他看出。但中国人看之,自有会心微喟。有些报纸在大谈石敬塘的故事,有些报纸在大谈吴三桂、洪承畴故事,有些报纸则在大谈郑成功故事。
    国民党报纸亦然,中央日报则在今天(24日)大谈“晋灭吴之战”,用吴比台湾,以吴主孙皓比草山老人,露骨地说:“晋、吴对峙立国,以今长江为界,晋据江北,吴保江南。吴主孙皓既庸弱无能,更不自量其力,时图北伐中原。自动与晋绝交,而又内政不修,穷奢极欲。晋以新兴之国,锐气方张、乘吴之敝。”他觉得草山老人,既无统帅之材,又乏统帅之德,好像史逖威所批评:“蒋之材干,只配当一名排长。”于是,在指明吴所以灭亡之故,曰:“战略的成功,多系于统帅之筹谋指挥,而完善的筹谋指挥,既需要统帅的军事天才,更需要济之以品德。”最后是痛哭流涕地曰:“故吴不仅战略无据,战术也是失败的。吴欲不亡,又何可得?”此篇文章,凡太息之句必用“吴”字,会心人谓“吴”者吾也,吾即“我们”之意。寄慨遥深矣。
    【新闻提要】美国托管台湾之阴谋已日渐显露,台北人士忧心如焚,不敢
    公开大谈时事,各报只有大讲古仔,所讲的是历朝亡国的衰野,如石敬塘、吴三桂一类人物,以资警惕,用心良苦;然而一片消沉之气矣。连中央日报与新生报亦如是,中央日报大谈“晋灭吴之战”,新生报大谈落花诗,语语针对台湾危机,足以发人深省。有些人却要求老蒋开反共救国会议,老蒋却怕此会议一开,将成为亲共救国会议,或亲美亡国会议,或倒蒋救国会议,所以不许开,情愿三几枝公,关上大门来密室畅谈,开个小型救国会议云。
    【本报特讯】“自由人士”向蒋索取三民主义,首先要求开反共救国会议,惟蒋终因顾虑甚多,第一是默察人心所趋,多主结束内战,这会议何难成为“亲共救国会议”。第二怕受美国压迫。主使“自由份子”赞同托管台湾,又成为“亲美亡国会议”,第三是怕“自由份子”要求蒋介石退休,又变了“倒蒋救国会议”。所以坚决拒绝,最近有改为“小型救国会议”,由蒋指定几个人出席参加。这当然大为各方反对。出奇的是胡适,对小型救国会议,却表赞同,认为关起大门来在密室畅谈,较有成就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