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港报谈出席中美大使级会谈美方人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0-02-27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二日刊载该报驻美记者梁厚甫一月二十一日寄自华盛顿的航讯,谈论中美大使级会谈第一三五次会议美方代表的经历,摘要如下:
    这次美国出席的外交官,是美国的第一流能手。
    斯托塞尔是第二代的苏联通。第一代是凯南、波伦、高勃、汤普森之流;第二代,以他为首。第一代的苏联通有两派人,以凯南为首那一派,醉心于苏联的修正主义趋向,认为苏联一修,就可以修到做美国的朋友。科勒代表的是另外一派,采取怀疑论点。科勒做大使的时候,斯托塞尔是他的一个主要助手。说者称,斯托塞尔属于科勒一派。
    自然,和中共来会谈,并不是斯托塞尔大使的主要职务,因而,看美国对中共的外交阵容,还要看斯托塞尔大使的助手。
    主要的一位助手,是西蒙斯,他是波兰大使馆的一位“政治官”。“政治官”的名堂,怪模怪样,据一位专门拆美国中央情报局之台的西德籍作家马德尔的书说:“不用问,凡是有‘政治官’或者‘经济官’的名堂的人,都是中央情报局的代表”。西蒙斯是美国一位资历最深的外交官,今年六十七岁,浮沉宦海,三十四年于兹矣,国务院中人,都称他为“最有学问的朋友”,曾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西班牙的马德里做过事。
    不过,出谋定计,是其所长,樽俎折冲,还有待他人。他没有到过远东,对中国语文,一字都不懂。
    另外两位助手,却是中国语文专家,他们都在香港美国领事馆当过副领事和领事。
    一是克赖斯伯格,哥伦比亚大学出身,曾在印度的孟买任副领事,后来奉召回国专研中文,一九五九年,在台中做中国语文“官学生”,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九年,在香港任副领事及领事;一九六一年,再度回国,专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中国语文。
    第二个是安德逊,路易斯安那州大学出身,曾服役美国陆军,退伍后,进入国务院,被指定专门研习中文。一九六○年,到台中学习中文,一九六二年,任香港副领事,六三年,回国学习中文。
    美国国务院的中国语文专家,向有两大类,其一类是比较年老的,他们多是在华传教士的后裔,这些现在都留在部内作政策研究。另一类是一九五○年以后才开始训练的。他们都是在美国出生的青年,其先代和中国都没有任何关系。
    可注意的是,这一次会谈的中国语文专家,都属于第二类的。克赖斯伯格和安德逊,都是四十上下的人。从这一点亦可以看到,美国对这一次的华沙会谈,是早有部署的。
    为甚么要缕述这些细节呢?这些细节可以说明,美国对这一次会谈,事前并非没有准备。其情形,与罗斯福时代之承认苏联,有其相似的地方。凯南、波伦之流,都是罗斯福时代奉派研习俄文的“官学生”,将来如果再有第二个中共方面的凯南和波伦,克赖斯伯格和安德逊将为候补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