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香港《大公报》载文报道:今年是英国经济危机加深的一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12-28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十一日刊载一篇谈英国一九六九年经济危机情况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西方总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一九六九年英国在财政经济的严重困境中陷得更深,而在进入一九七○年的时候,经济前景更加不妙。
    大量事实证明,一九六九年是英国经济危机加深的一年。
    人们知道,英国对外贸易,是常年入超的国家。以一九六八来说,它的对外贸易逆差额高达七亿零五百万英镑,达到一九五一年以来最严重的程度。即使在一九六九年头七个月,英国的对外贸易也还是连月逆差。根据伦敦《泰晤士报》十一月四日的报道,一九六九年一月至七月英国贸易逆差额,累计达二亿五千三百万英镑。
    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在一九六九年二月二十七日由百分之七再次提高到百分之八,至今仍无降低的迹象,这是英国财政经济危机深重的另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保持在“超危机水平”上,英国金融市场的银根奇紧,商业银行放款的优惠利率更从九月十七日起由百分之八点五提到百分之九。
    英国财政经济危机深重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债台高筑。截至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底止,英国名义上有黄金外汇储备十亿四千三百万英镑。但是,英国是“靠着借来的钱和借来的时间过日子的”(英国首相威尔逊语),它的家档空虚得很,“把口袋翻转过来就发现一个便士也没有了”(英国《观察家报》语)。目前,已知的英国外债约有六十亿英镑。外债大量增加,借新债还旧债,已成为英国财政的恶性循环。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五日,工党政府向议会下院提出了一九六九——七○年度的预算,被称为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政府提出的一个陷在死胡同的预算”(英国保守党领袖希斯语)。工党政府企图通过这个预算,在一年内增税三亿四千万英镑,把困难转嫁到英国平民身上。因此,同一般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物品都增了税,其中包括汽油税和某些食品、纺织品的购买税。英国人民被迫进一步勒紧裤带。
    在这个财政年度里,工党政府还进一步限制工资和紧缩信贷。在这种措施下,英国国内市场的零售贸易严重下降,包括汽车、机械、纺织品、无线电收音机、电视机、家俬、寝具以至酒类在内的零售生意都走下坡;中小企业倒闭与日俱增,单是马歇尔和斯尼尔格罗夫集团在英国伯明翰和其他三个著名城市开设的百货公司,就有四家已定期在一九七○年一月底停业关门;汽车、建筑、机械制造、造船、棉纺织和煤炭等工业部门,纷纷出现生产停滞和下降情况。
    上述事实表明,英国政府是在日益深重的财政金融危机的夹缝中,踉踉跄跄地度过一九六九年的。在它进入一九七○年的时候,美国的生产“过剩”危机正在一步步逼近。
    对于严重依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有百分之十四是直接向美国出口的英国来说,一九七○年将是一个困难更深的年头。
    在工党政府的“限制”和“紧缩”的政策下,一九六九年英国的物价上涨了百分之六,失业人数增加——官方公布的失业人数由一九六九年十月份的五十五万一千人,增加到十一月份的五十七万一千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