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中国创造出崭新的革命现代舞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12-27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二十三日刊载了曾在北京芭蕾舞学校留学四年的日本舞蹈家林道纪写的题为《新的中国芭蕾舞,活用京剧的传统》的短文。摘要如下:
    在中国,创造了崭新的“中国芭蕾舞”,它叫作“舞剧”。虽然还仅仅只有《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这两出,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却大受欢迎并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无论是《白毛女》也好,《红色娘子军》也好,都完全是“中国芭蕾舞”,是同文化大革命以前演出过的《天鹅湖》和《睡美人》等苏联名作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
    中国的艺术活动有“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个口号。新的“中国芭蕾舞”正是在这个口号的扎实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例如,中国的男舞蹈演员是特别优秀的,他们把具有悠久传统的京剧中的翻筋斗等等出色的武打动作和过去的古典芭蕾舞技法融和成为一体,动作特别雄浑有力,使形式和内容都成为复杂而丰富的东西。我在少年时曾随同莫斯科大剧院的扬戈金一道作过旅行公演,也曾为他的那种驰名的跳跃动作而惊佩不已,但是在唯力论这一点上,却是同现在的“中国芭蕾舞”的男演员的优秀演技无法相比的。
    在毛主席夫人江青指导下新诞生的“钢琴伴唱京剧”是“洋为中用”的有代表性的东西。而在芭蕾舞的管弦乐伴奏中,却反过来又加进了种种中国固有的民族乐器,也还加进了合唱,使音乐的表现更为宽广和自由。这虽然是为了让“中国芭蕾舞”使人看了更有感受,但这也是“古为今用”的结果。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到农村去公演《白毛女》。当然,也有正式的舞台,设置和照明也同剧场一样。我担任的角色是地主的狗腿子,是个可憎恶的反面人物。这样,从观众中突然有石块飞到台上来。我没有特别注意到这些,但是飞上来的石块却越来越多了。我简直有些受不了了。当我避开石块演完以后回到后台才松一口气的时候,我却蓦然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泥塑《收租院》的情景。被坏透了的地主剥削的贫农们怀着无言的反抗的泥塑群众,这是现代中国的艺术杰作。我虽然看过了多次,但是,只有当我面对着投到舞台上来的石块的那个时候,才真正领会到它的高度的艺术价值,才亲身体会到贫农对地主的深仇大恨。而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文艺的很多教导,特别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的意义,也好象是从那时以来,才逐渐的有了理解。
    回到日本以后,遇到了人们提出来的认为中国什么都是闭锁的和排外的很多问题,但关于芭蕾舞方面却没有这样的问题。上述的“古为今用”,或者可能给予人们以那样的印象,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芭蕾舞界是不折不扣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我想,今后将会产生第三、第四个“中国芭蕾舞”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