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日报人关国泰去苏活动后谈:苏修正同日反动派进一步勾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10-29

    苏修政府和新闻界头目在同他会晤时,叫嚷中苏边界是“确定了的”,并大肆兜售“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九日刊载了它的国际部主任关国泰写的标题为《同苏联的新闻界人士会晤》的报道。摘要如下:
    记者和受苏联新闻社邀请而访苏的本社主编斋藤荣一同行,最近在莫斯科荣幸地得到了同苏联政府和舆论界领导人交换意见的机会。参加会晤的有副总理巴伊巴科夫和基里林、文化部长福尔采娃、《真理报》主编齐米亚宁、《消息报》主编特鲁克诺夫等二十多人。通过坦率的意见交换,留下了如下的深刻印象:(一)日苏两国间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可望日苏关系进一步改善的条件正在默默地成熟。但是,为此日本有必要以对美国一样的关心来对待苏联,立足于长远的估计来重新评价日苏关系;(二)苏联对同中国的边界谈判的成败持极为慎重的态度;(三)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亚洲集体安全设想,是从长期展望出发的,所以同欧洲安全问题一样,苏联并不急于实现,不过,作为对亚洲外交的政策却是最基本的东西。
    “如果回顾一下日苏间战后往来的情况,其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的。在十三年前刚刚开始调整日苏关系的时候,相互对对方都存有戒心,对话是一直没有进展的,现在双方终于都能消除隔阂坦率地交谈了。”
    这是在战后一直注视着日苏关系的一位苏联朋友向记者透露的感想。的确,日苏之间还没有缔结和平条约,还存在着北方领土和渔业等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却一点儿也没有理由来怀疑《消息报》主编特鲁克诺夫说的下面这番话:“过去姑且不论,而现在总算是大体上正常了。文化交流正在扩展,在国际问题上也有共同的立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是可能的”。福尔采娃文化部长也说,“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对苏联来说,日本实际上是同苏联文化交流进展最顺利的国家”。苏联政府首脑在谈到木材开发协定的倡导人河合良成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尊敬的感情。
    就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来说,日苏关系正处在基本上可以满意的状态,这是从记者会晤的几乎所有的苏联要人的口气中都得到确认了的。
    同苏联新闻界人士的交谈,是在要坦率地交换意见的约定之下进行的。就成为最突出的话题的中苏问题、亚洲安全体系问题,齐米亚宁和特鲁克诺夫两主编、《消息报》评论员马托贝耶夫、《真理报》评论员马耶夫斯基等人所强调的苏联的立场,可以概括如下:
    中国政策最近即将开始的中苏边界会谈,苏联将从现实的立场出发来讨论问题,如果有真正需要弄清楚的问题的话,就准备进行讨论。但是,边界已经是确定了的东西。中国说,条约是不平等的但并不要求苏联交出领土。苏联不能同意这种说法。在继边界谈判之后,就是否还有进而谋求打开中苏国家间问题的计划,还不清楚。
    亚洲集体安全设想说苏联比亚洲各国还要更深刻地考虑亚洲安全问题,这种道理是没有的。集体安全虽然在欧洲是更为具体化了,但亚洲集体安全体制也是以全亚洲性为第一位的。既不是由苏联来推行的,也不是由中国或日本来推行的,而是应该由亚洲全部国家提出方案逐步加以汇总的。例如在亚洲最好不是对立的军事集团,而是一揽子的集体安全体制,或者在若干机构之间达成协议。同时还必须是日本或者中国能够赞成的。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的亚洲集体安全建议决不是打中国的主意的。但是,中国的反对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而且中国领导人不久也会明白的。
    亚洲集体安全体制设想的有利方面也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
    苏联方面的这种主张之所以这样一贯,是由于苏联基于长远的估计而考虑亚洲的安全体制及其最大的重心中国问题这个态度的。苏联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苏联所希望的是建立一个任何国家都能赞成的秩序和稳定”。长期以来苏联政府一直把全欧洲安全体制摆在对欧外交的中心位置上,联系到这一点,在亚洲也提出了集体安全设想,就是由于苏联有这种想法。
    但是,在苏联的新闻界人士看来,似乎也已清楚地知道,在经过调整同中国关系,使其走到亚洲集体安全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重大的障碍。第一是,边界会谈只不过是象“希望”那样的改善国家关系的“第一步”,而同中国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却看不出有解决的前景。其次是,不仅仅同日本的更高级的改善关系没有进展,联系到美国的从亚洲逐步撤出,对日本的民族主义的动向,从苏联来看是出现了令人担心的动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